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中医方剂 >> 正文  

中医解读 如何遵循中医思维来用中药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条主要是讲太阳病表证的治疗一误再误,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病邪或自表入里,或由阳入阴,或损及脏腑,桂枝证已经不存在了,就不可再用桂枝汤来解表了。

  这里提出一个“坏病”的概念。何谓坏病?“坏病者,即变证也”(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坏病,就是指因误治而致病情恶化,证候复杂,变化多端,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的“变证”。

  在《伤寒论》中,论述误治而致坏病的条文约有77条,其中仅太阳病篇就有66条之多。由此可见,张仲景对于因医术低劣,辨证不明,违背治疗原则而造成误治的变证,也就是坏病,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以此反复告诫我们,医术不精,医理不明,误治而成坏病,会贻祸无穷。

  但是,现在不少医生一见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不辨阴阳寒热虚实,一律给予清开灵,或热毒宁,或痰热清,或穿琥宁,或双黄连等针剂静脉点滴,或口服板蓝根制剂、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等,并常联用各类抗生素。体温稍高一点儿,就再加上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这么治疗之后,患者往往是大汗淋漓,浑身困乏,或烦躁不眠,或咳嗽加重等,热虽退了,正气也损伤了,特别是对于体质虚弱且伴有慢年人,或体虚的小儿,会使他们的体质更虚,或引邪入里,加重病情,治成坏病。

  所以,临床治疗疾病谨遵《伤寒论》的理法来明辨六经阴阳寒热虚实,切实做到方证相应。对于中成药的应用,要明白不论是针剂还是口服剂,虽然是由中药经提炼而制成了现代制剂,但其性能并没有改变,仍然属于中药,中药的四气五味性能不变,应用时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思维来施治,而不能以西医的所谓抗菌消炎、抗病毒的思路来应用,也不能一看说明书上能治疗某某病,就不辨寒热虚实而盲目使用。

(责任编辑:张蔚蔚)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老年牙齿易过敏 用中医偏方帮你治疗
    夏天上火易便秘 中医推荐几种食疗偏方
    中医治疗脱发 十大偏方帮你缓解
    夏季巧用苹果醋汁 中医帮你赶走头屑烦
    脚出汗 用中医日常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偏头痛 中医力推按摩头部有助缓解
    原癌基因人人有 中医推荐六种防癌秘方
    炎夏常见血热 中医四招妙方帮你凉血
    四款遗精疗法 中医推荐的小偏方
    南瓜瓤红糖 中医力推女人增乳佳品
    女人不孕症 中医推荐饮食偏方
    中医师阐述 治疗胃病有神药
    内分泌失调危害大 中医六招帮你调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