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科 求救 爸爸鼻咽癌晚期 现在每天都在流血涕 |
|
灶,用药8周,取得CR9个、PR8个;单纯放疗病例11例,瘤灶20个,经8周治疗,取得CR0个、PR13个。上述结果初步提示本品与放疗联合使用,对鼻咽癌局部肿块的缩小具有明显疗效。 恶性肿瘤作为全身性疾病,影响预后的因素除局部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的高低外,其缓解期的长短、复发的状况、远处转移的发生也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本品作为基因治疗药物,对患者本身的预后,如缓解期、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无病生存率(1年或3年)的影响,目前尚无充分资料加以证实。同时由于本品的用药方法为瘤内局部多点注射,其对远处转移发生率是否会带来影响尚无资料证实。 在本品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及后续的积累病例中,共107例患者使用本品。应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自限性发热约5小时,发生率近80%;按806人次计算,发热率占32%,体温37.5-39.5℃。无一例过敏反应。本品作为基因治疗品种,其临床应用所带来的远期和潜在安全性问题同样应受到关注,但目前尚无相关的试验资料。 [适应症]本品与放射治疗联合可试用于现有治疗方法无效的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用法用量] 在放射治疗前72小时开始瘤内注射。每周一次,每次1012VP,四周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可使用1-2个疗程。 用前从-20℃取出,待完全融化后,轻轻混匀,尽量勿使药液沾染瓶盖。对直径≥4cm的肿瘤,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对直径≤4cm的肿瘤,稀释至2ml,瘤组织局部多点注射。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I/II度自限性发热。一些病人会出现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出血。其他有可能偶尔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出血和应激性过敏反应。如果热度较高,病人感觉不适时,可酌情使用一般退热药处理。 在世界范围内,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历史已有13年,人们对其安全性方面的了解仍很有限。目前国内外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及一定的细胞毒性,如使用剂量过大或给药方式不当,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如控制好临床注射剂量和病人的基础情况,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则基本上是安全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局部反应等。由于现阶段的临床使用经验有限,尚不能肯定在此剂量范围内绝对不会引起其它较严重不良反应。另外,本品中存在一定量的复制型腺病毒(小于1RCA/3×1010VP),该限量标准依据国外同类制剂的标准及国内相关指导原则制定。虽然腺病毒对于健康人来说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对于某些特殊患者(如处于免疫抑制的病人)来说,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应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救治及对症处理措施。 [注意事项] 1.由于本品为瘤内注射用药,因此使用时应充分考虑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2.-20oC冷藏保存,用前拿出,防止反复冻融。 3.操作时注意防止药液产生泡沫或飞溅出来。若发生手、脸等皮肤及物品污染,请立即用75%酒精擦试,再用清水冲洗。若飞溅入眼睛、口、鼻等粘膜,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4.应严格按本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本品,不得随意增加剂量或改变给药途径。 5.本品必须在三甲医院内并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禁忌] 1.在病人有全身感染、发热等中毒症状时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目前尚无有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的资料,考虑到本品为基因治疗产品,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止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本品属基因工程改造的活病毒,因此勿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 [药物过量]过度超剂量使用可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发热及过敏反应。 [规格]1×1012VP/支。 [贮藏]-20℃保存。 [包装]2ml西林瓶包装,每小盒装1支。共1页第1页 网页搜索站内搜索点击[](最多可以插入5张图片) 描述: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偏方: 鼻咽癌晚期鼻咽部大出血的护理 下一个偏方: 局部晚期鼻咽癌舌脉变化与治疗疗效分析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