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肤、肝、脾、淋巴结。本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年长儿或成年患者较多局限于关节症状,经治疗多能缓解。
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按其临床表现又与“白虎历节”、“鹤膝风”、“痛风”、“顽痹”等相似。
辨证论治
1. 风寒湿痹证
[证候] 关节疼痛剧烈,时发时止,局部不红不热,动则加重,得热痛减,遇寒加重,肢体沉重,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迟或弦紧。
[治法] 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 乌头汤加减。主要药物: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寒盛者加细辛辛温散寒;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风盛者加海风藤、乌梢蛇祛风活络;关节腔有积液者加白芥子,重用麻黄;关节肿大变形者加当归、红花、乳香、没药活血通络。
2.风湿热痹证
[证候] 发热,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关节屈伸不利,恶心,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丸。主要药物:石膏、知母、粳米、桂枝、甘草、黄柏、苍术、怀牛膝、薏苡仁。皮肤瘀斑者,加牡丹皮、生地黄、地肤子、赤芍凉血散风;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加秦艽、防己、海桐皮、姜黄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3.气血两虚,经络痹阻证
[证候] 面色白光白,关节肿胀变形,但无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易疲乏,多汗,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化湿通络。
[方药] 八珍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可加桑寄生、牛膝、杜仲补养肝肾,加独活、秦艽、肉桂、细辛散寒祛湿通络。
4.气滞痰瘀,痹阻经络证
[证候] 病程迁延日久,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活动困难,易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细弱而数。
[治法]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 桃红饮加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穿山甲、地龙、白僵蚕。临证时加白芥子、胆南星祛痰散结,加全蝎、乌梢蛇以增强祛风通络之功效。
经验方
1.赵锡武经验方
[药物组成] 秦艽、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姜黄、桑枝、生地黄、蚕沙。
[功效] 祛风透邪,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适应证]热痹。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王伯岳外用方
[药物组成] 生艾叶15克,生川乌9克,生草乌9克,苍术9克,白芷9克,川芎9克,羌活9克。
[功效] 祛风胜湿,清热止痛。
[适应证] 寒痹。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