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七年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见水平的探讨 摘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 |
|
论如何不能代替我们医生面前有生命、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个体,教科书注重的是宏观的医学规则和客观的表现,但往往过于枯燥、不够生动。而病人对疾病的主观感受最真切,描述更生动,印象更深刻,这些对医学生认识疾病起的作用是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正因如此,无论有着深厚西方医学传统的英国,还是掌握最先进现代医学手段的美国,“以病人为教材”.拜病人为师仍然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3.2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次信息沟通,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通过这一方式,锻炼了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更能了解学生最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知识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更完善的指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临床见习的好方法。血液病特别是与血液系统相关的疾病多由其它系统疾病引起的,又称为继发性,实际上这些继发性改变远比原发性疾病多见,在I晦床见习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浅人深、层层推进,有助于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体会从疾病的现象到最终诊断临床思维过程,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一步步推出结论。即使结论不正确也不要紧,仍然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观点的态度,使学生自我评价出不足或缺陷;结论正确更会使学生由衷地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临床见习学的是思路和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专科知识。过去传统的临床往往遵循这样的模式: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病,然后告诉学生这个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从而验证理论课的内容,实际上医生在l临床工作中上遇到的病人往往不是巳诊断明确的“病”,而是大量扑朔迷离的现象(症状)。有待你去分析诊断。“启发式”教学方式正是顺应临床诊断的程序。3.3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法㈨“非指导性”教学法是用于促进自我实践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评价和融洽的课堂气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充当学习过程的主导,教师担当咨询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和归纳,保证见习方向的正确性,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使l临床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真正使 阅读此文(图):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偏方: 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下一个偏方: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