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很小
0.75
―
4、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
⑴、大剂量冲击疗法:在短时间内用大剂量激素进行治疗,如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TP、急性溶血等。
⑵、一般剂量长期疗法:一定剂量的激素使用,在产生疗效后,逐渐减剂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持续数月不等。如治疗ITP、慢性溶血性贫血、血液肿瘤,骨髓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血液病的适应症
1、非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敏性紫癜
2、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五、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
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本病被认为与自身免疫和胸腺肿瘤有密切关系。
本病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先天性者发病机制不祥,可能为多因素导致的遗传性疾病(Diamond-Blackfan贫血)。
获得性者与合并胸腺瘤有关,也有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药物有关。
临床表现:贫血时唯一的症状和体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初始剂量:泼尼松40-60mg/d,减量:待血红蛋白升到正常,每周递减10mg/d,至5-10mg/d,(如果3-4周治疗无效,开始减停),维持:5-10mg/d,维持时间3-6个月。
(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及/或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骨髓造血组织萎缩,被脂肪组织代替,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分先天(体质性)和获得性: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贫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也有用G-CSF,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不明原因造成。临床分为:慢性型(非重症再障)和急性型(重症再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染、出血和贫血。
治疗:非重型再障: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
重型再障:以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为首选。目前国内外推荐ATG为首选。糖皮质激素可与之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20-30mg/kg.d,iv,连用3天,每4-7天剂量减半,减至1mg/kg.d,随后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持;或者用至14天停药。有效率20%
关于糖皮质激素在AA患者中的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无刺激多能干细胞的作用,动物实验长期应用这类激素可促使红髓脂肪化。可抑制免疫功能,增加严重感染的危险性。但在重症再障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等作冲击治疗。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作用机制:
作用于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减少抗体产生:治疗有效的病例,无论直接或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效价都减低。
改善抗体对红细胞膜上抗原亲和力:激素治疗48小时后,红细胞上吸附抗体量减少而血清中游离抗体量增多。
减少巨噬细胞上的IgG和C3受体或抑制受体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通常在激素使用4~5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致敏红细胞的能力即下降,尤以抗体致敏者。
(2)、使用方法:
起始剂量:泼尼松1-1.5mg/kg?d,清晨8点口服,如肝功能异常则选用甲泼尼龙。约1周后红细胞开始升高
减量时机:血红蛋白达到100g/L以上开始减量
减量方法:每周递减10-15mg/d,减至30mg/d后,每周递减5mg/d,减至15mg/d后,每两周减少2.5mg/d
维持剂量:5-10mg/d维持3-6个月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作用机制:
减少异常PAIg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抑制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膜的结合: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尤其是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使血小板生存时间延长
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向外周血的释放。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