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
|
干外肿,水火不济,阴阳失调的复杂病象。病理1.急性坏死性血管炎:在血管壁发生类纤维蛋白沉积,慢性期血管呈纤维性的增厚和管腔狭窄,随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水肿和基质增加。在血管壁可找到DNA、C3和免疫球蛋白。2.皮肤病理变化:多在鼻梁和两颊形成蝶形红斑,四肢、躯干可见红斑、荨麻疹、大疱、斑丘疹和溃疡,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或真皮基膜层液化变性或液化坏死、水肿、纤维化和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以及IgG和IgM和IgA、Clg、C4、C3、备解素和因子β沉积。3.神经系统病变:病变有微小血管梗塞、弥漫性神经细胞减少、颅内出血、小血管的血管炎、血管壁部分坏死,小动脉内充满坏死性物质和微小梗塞。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有广泛的IgG和补体沉积,还有纤维蛋白栓塞和血管壁细胞炎症反应。4.心脏病理变化:有心包炎、心肌和心瓣膜及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炎病理是增殖体或赘生物,基质增生,类纤维蛋白坏死。5.浆膜腔和心包病变:在急性期间皮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以后增厚呈衣状粗糙纤维组织,6.肾脏病变:两肾增大,表面平滑,可有点状出血。7.关节滑膜病变及其他:(1)关节滑膜病变:滑膜面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滑膜内衬细胞增生伴有血管周围炎症及单核细胞浸润。小血管发生血管炎,管壁有类纤维蛋白坏死,由于机化栓子、炎症和增大的内皮细胞可使血管腔闭塞,并见血管周围纤维化。(2)脾:脾增大,包膜增厚,滤泡增生。脾髓中浆细胞多见有IgG和IgM,脾中心毛笔动脉增厚,血管周围纤维化产生"洋葱皮样病损"。8.肺胞膜病变:肺泡腔或间隙中充满纤维化组织,含炎症细胞并有线圈样病损。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①热毒炽盛型: 高热或高热不退,面及其他皮肤红斑、出血斑,日光照射后病情转剧或骤发,也可对各种可疑致敏食物(如海鲜、厚味、贝壳类、鲜牛奶等),甚至可疑致敏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及降压药(如肼苯哒嗪、心得安)等、某些中药(如含朱砂汞、铅类中成药)发生过敏并使发热增剧或病情恶化。发热时面红。蝶形红斑色紫红。高热时烦躁口渴喜冷饮、关节酸痛、肌肉疼痛无力、目赤唇红、烦热不眠、精神恍惚。严重时神昏、谵语、抽搐,并可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状。舌质红或紫暗或红绛、可口舌生疮、苔黄腻或黄干或白腻或光面舌,脉弦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②阴血虚亏型: 长期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无力,懒言,面浮红,自汗、盗汗,腰关节疼痛,舌质红、镜面舌或苔白,脉细数而软。 ③毒邪攻心型: 心悸、心慌、气短、胸闷、烦热、自汗、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脉细弱或结代,舌质淡、苔薄白(此型包括心脏全心炎)。 ④肾阴亏损型: 此型多为毒热侵及肾脏,出现肾阴亏损症状。多见于病程后期,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主证有腰痛、腿疼、足疼、四肤无力、面部发热、甚或口舌生疮、五心烦热、精神萎靡,有时有低热、浮肿,脉沉细软,舌体胖嫩,舌质淡或尖红。 ⑤邪热伤肝型: 胁痛,腹胀,月经失调,皮肤红斑、瘀斑、失眠、头晕,纳呆,可有闭经、痛经。检查常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西医诊断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 之一、国内诊断标准1982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于北京)制订 1.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③脱发。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⑤口腔粘膜溃疡。⑥浆膜炎。⑦光过敏。⑧神经精神症状。 2.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快(魏氏法>20mm/h)。②白细胞降低(<4000/mm3)和/或血小板降低(之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③蛋白尿和/或管型尿。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⑤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⑥抗核抗体阳性。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不足以上标准者为疑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 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①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②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浏定法,抗补体活性测定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③狼疮带试验阳性。④肾活检阳性。⑤Sm抗体阳性。对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拟诊断SLE患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SLE。 之二、国际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 1.蝶形红斑:面颊部固定红斑,扁平或隆起,在颧骨的隆起部及/或鼻梁上弥漫分布。 2.盘状皮疹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下一个偏方: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什么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