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册3 2血液循环系统 3课时 |
|
第二册3、2血液循环系统(3课时)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7-8-2619:35:50 第二节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其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代谢终产物)的运输,它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纽带。学好本节课无疑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节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包括心脏、血管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人体内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另一特点是与人们生活、健康紧密相关。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根据教材的两个特点,教学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条理性,避免众多知识相互混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医药、卫生保健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具体教学方法可采用:1.病历分析法:应用于第一课时血液成分及其功能。2.实验演示法:心脏瓣膜结构演示。3.情景抛锚式: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同时配合列表、图示、比较等多种方法。二、课时安排本节课共安排3课时。/Jiaoan/Index.asp'>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2.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3.了解贫血、急性阑尾炎、血小板缺少时的症状及原因。(二)技能目标通过病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教学难点: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三、教学准备准备好贫血、急性炎症及血小板缺少症的典型病历。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通有关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请问: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别是什么结构?回答后,引入到人体,人体内同样也须进行物质的运输,完成这一功能的系统就是循环系统。(二)新课讲述根据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思考人体内血液循环的大致情况,只要能说得出组成就行。教师/Article/Index.asp'>总结得出,血液循环系统就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先介绍血液,出示与血液有关的三个典型病历。(为了更好说明问题,病例中的血检指标已作改动)。病例一1.临床表现:(1)口唇、睑结膜、脸色、皮肤粘膜苍白。(2)常有心慌、心悸、心率加快表现。(3)活动后感觉呼吸困难。(4)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2.血检情况:血红蛋白量7.8克/100毫升;红细胞250万个/毫米3病例二1.临床表现:有自发性、反复性出血病史,出现淤斑、淤点、关节腔内出血。2.血检情况:血小板20000个/毫米3病例三1.临床表现:开始时感觉呈间歇或持续性的上腹部、脐周围疼痛,数小时后,腹痛移至右下腹部。2.血检情况:白细胞计数20000个/毫米3,中性比例增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有关红细胞、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内容,分析以上病例的病因,以前后四位同学为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最后,教师/Article/Index.asp'>总结:病例一贫血依据:红细胞数量正常值男性500万/毫米3,女性420万/毫米3,而他仅250万/毫米3;血红蛋白数正常值男子14克/100毫升,女子12克/100毫升,而他仅7.8克/100毫升。病例二血小板缺少症依据:血小板正常值10―30万/毫米3,而他仅5万个/毫米3病例三急性阑尾炎依据:白细胞数量正常值5000―10000/毫米3,而他为20000个/毫米3。关键是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临床表现?这要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说起。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在此应讲清楚: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关系。2.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小于300万个/毫米3或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毫升。白细胞: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至此请同学们完成下表:血细胞红细胞结构特点正常值主要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最后补充三点:1.血液中除血细胞外,还有血浆(55%),出示准备好的鸡血或猪血、鸭血标本,并介绍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关注房屋 血液循环系统 下一个偏方: 血液循环系统 肿瘤科分类 疾病大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