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器或人工心脏起器复律(参见本篇第七章“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电复律”).尽量缩短快速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⑸心脏停搏: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心腔内注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乳酸钠和阿托品等.并施行其他心脏复苏处理(参见本篇第六章“心脏骤停和心原性猝死”).
6.治疗休克(也参见本篇第四章“休克”和第十篇第二章“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⑴一般处理和监护:吸氧.保暖.密切注意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压(肺楔嵌压)和心排血量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⑵补充血容量:约20%的病人.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不进饮食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血容量来治疗.但又要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可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量.如中心静脉压低.在49~98Pa(5~10cmH2O)之间.肺楔嵌压在0.8~1.6kPa(6~12mmHg)以下.心排血量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10%葡萄糖液;输液过程中如中心静脉压增高超过196Pa(20cmH2O).肺楔嵌压高于2.0~2.7kPa(15~20mmHg)即不应再输.
⑶应用血管收缩药: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静脉输液后血压仍不上升.而肺楔嵌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可选用血管收缩药:①多巴胺: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和间羟胺同时滴注.②多巴酚丁胺:20~25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以2.5~10μg/(kg·min)的剂量静脉滴注.作用与多巴胺相类似.但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较强.增快心率的作用较轻.无明显扩张肾血管的作用.③间羟胺(阿拉明):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或5~10mg肌肉注射.但对长期服用胍乙啶或利血平的病人疗效不佳.④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与间羟胺相同.但较快.较强而较短.对长期服用胍乙啶或利血平的人仍有效.0.5~1mg(约等于1~2mg重酒石酸盐)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渗出血管外易引起局部损伤及坏死.如同时加入2.5~5mg酚妥拉明可减轻局部血管收缩的作用.
⑷应用血管扩张药: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楔嵌压增高.心排血量降低或周围血管收缩造成总阻力增加.有病变的左心室面临高阻抗.其张力增高.耗氧增加时.休克程度将加重.病人四肢厥冷.并有紫绀.此时可用血管扩张药以减低周围阻力和心脏的后负荷.降低左心室喷血阻力.增强收缩功能.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改善收缩功能.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改善休克状态.
血管扩张药要在血流动力学严密监测下谨慎应用.可选用硝普钠(15~400μg/min静滴).酚妥拉明(0.25~1mg/min静滴).二硝酸异山梨醇(2.5~10mg舌下多次)或硝苯地平(10~20mg口服多次)等.
⑸强心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这两类药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休克时是否使用尚有不同意见.有认为有心脏扩大时强心甙仍可应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只有在用极大剂量时才有作用.
⑹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避免脑缺血和保护肾功能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人.多有酸中毒存在.影响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可用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或3.63%氨丁三醇(THAM)静脉滴注;再参照血酸碱度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来调节用量.纠正电解质失常时.特别要注意对低血钾.低血氯的纠正.避免脑缺血和注意保护肾功能.
⑺辅助循环和外科手术:上述治疗无效时.有人主张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进行反搏治疗.或在反搏的支持下.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随后施行坏死心肌切除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能抢救病人的生命.
⑻右心室心肌梗塞并发休克:其血流动力学检查常显示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右心室充盈压增高.而肺楔嵌压.左心室充盈压正常.治疗应给予补充血容量.每24小时可达4000~6000ml.以增加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右心房-左心房的压力差.使血液通过低阻力的肺血管床.增加左心室充盈压.从而增高心排血量和动脉压.但补液过程中肺楔嵌压应保持在2.0~2.7kPa(15~20mmHg)以下.
7.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参见本篇第二章“心功能不全”).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后负荷或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洋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