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稍按扁擀成长方形,从上至下卷成筒形,按量切成剂子,按成圆皮,放入馅收严口子,擀成椭圆形生坯,生花钳把圆坯从顶到底按出一条凸棱,再用两根鸡毛在棱的两侧按出半圆形的花纹,待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时,把生坯下锅炸至见酥浮面,呈浅黄色即熟,出锅后稍凉即成。 按注:还可治脾虚腹泻,病后体虚。
29.带鱼豆豉汤(民间方)
主治:消化不良。
配方:带鱼500克,豆豉6克,生姜3片,陈皮3克,胡椒15克。
用法:带鱼洗净,先煮豆豉,后调入生姜、陈皮、胡椒,沸后下鱼,煮熟食用。
30.菠萝汁(民间方)
主治:消化不良、中暑发热烦渴。
配方:菠萝1只。
用法:把菠萝捣烂取汁,每次15~25毫升服用。
31.番茄汁(民间方)
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配方:番茄适量。
用法:将番茄洗净后捣烂挤汁,每日150毫升,每日2~3次。
32.大枣单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主治:面黄肌瘦,胃口不开,消化不良。
配方:大枣数枚。
用法:常将大枣去核,小火焙干,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同时加生姜末3克。
按注:一方加生姜末更佳。
33.葱酒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主治:腹胀。
配方:烧酒250毫升,大葱6~7根,灯心草适量。
用法:用烧酒250毫升浸大葱6~7根(预先去掉黄叶、外皮、洗净)和灯心草1把,用小火炖熟,患儿仰卧位,术者右手掌心放炖熟的大葱、灯心草在患儿腹部,自上而下或成圆圈搓摩,大葱、灯心草冷时,再放入烧酒炖热继续搓摩。时间不限,以腹胀解除为止。一般10~20分钟即可解除,搓摩后腹壁皮肤有些充血,于12小时内可消散。
34.花椒单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主治:腹部胀冷疼痛,呕吐。
配方:花椒适量。
用法:炒焦,研末,每次用米汤吞服1克。也可用花椒3克、党参10克、干姜6克、饴糖30克,水煎服。均有温中止痛作用。
按注:用川椒15克熬开水喝下也可止痛,或用白胡椒一粒,研末冲服也可。
35.玉米石榴粉(民间方)
主治:消化不良。
配方:玉米500克,新石榴250克。
用法:玉米与石榴(切碎)混合后用文火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9~13克,每3次,小儿酌减。
按注:脾胃虚弱者,食后易腹泻。
36.谷芽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主治:腹胀,消化不良。
配方:谷芽为末,加入姜汁和食盐少许,作饼再加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为末,作丸。
用法:白开水送服,每次10克,每天3次。
按注:一方用大麦芽也可。
37.扒鸭条《食疗荟萃》
主治:消化不良、神经炎等症。
配方:不带骨的熟白鸭肉200克,熟花生油60克(分两次用),酱油30克,味精、白糖适量,精葱、淀粉各25克,鲜姜10克,大蒜、大料各5克,高汤100毫升。
用法:将鸭肉坡刀片切成条,葱切成斜段,姜蒜切成片,淀粉用水泡上。接着把炒勺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40毫升,葱段、姜片、蒜片、大料,用绍酒一烹,放入高汤、酱油、白糖烧开一会后,去掉佐料,将鸭条面朝下推入勺内,移至微火烤透,再放至旺火上,加味精,将水淀粉淋入,放入香油,装盘即成。
38.蒜汁鲤鱼(民间方)
主治:脾虚纳差,脘腹发胀。
配方:鲤鱼一条。
用法:去除内脏洗净切块。以植物油煎至焦黄,加水适量,可入白糖、酱油等调味品,炖至烂熟,放适量姜汁、蒜末即可食用。常食可健补脾胃。
39.鲫鱼羊肉汤(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配方:鲫鱼200克,羊肉100克。
用法:将鱼去鳞和肉脏,慢火煎熟后煮汤,煮30分钟后,加入成块的羊肉,煮熟后调味服。
40.甘蔗粥《寿亲养老集》
主治:消化不良。
配方:甘蔗汁1500毫升,高粱米400克。
用法:将高粱米淘洗干净,加甘蔗汁,在中火上煮成薄粥。宜空腹食,每日一、二次。
按注:还可治疗老年邪热咳嗽、便秘。
4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