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燕窝2克,瘦猪肉150克,光鸡150克,火腿30克。 用法:鱼翅入锅内滚烧二次沥干,抽去翅骨,燕窝用温水泡胀,放白瓷盆内夹去毛,瘦肉和光鸡、火腿分别煮熟后同鱼翅上笼蒸3小时,燕窝另蒸半小时,然后烧热锅,下油及佐料,同以上烩烧即成。
14.龙眼蜜枣(中医验方)
主治:脾虚血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妊娠水肿。
配方:桂圆肉250克,大枣、蜂蜜各250克。
用法:上品加适量水,置于大火上煮沸,改用文火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每次吃桂圆肉、大枣各6~8粒,每日2次。
15.姜桂麂肉(民间方)
主治:脾胃虚寒之不思饮食。
配方:麂肉500克。
用法:麂肉切块,加入生姜、皮、小茴香少许,盐适量,煮熟食用。
16.鳙鱼豆豉汤(民间方)
主治:脾胃气虚之食欲不振。
配方:鳙鱼500克,豆豉6克,生姜3片,陈皮6克,胡椒1.5克。
用法:先煮豆豉,水沸后下鱼,调入生姜、陈皮、胡椒,煮熟食用。
按注:一方以鲂鱼易鳙鱼,效也同。
17.羊肉粥(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
配方:羊肉250克,大米180克。
用法:羊肉切丁,与大米同煮为粥,酌量加入盐、姜、花椒调味,分2~3次服用。
18.炒香椿(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
配方:香椿350克。
用法:香椿清炒调味后食之。
19.芒果治疳方(民间方)
主治:食积不化及小儿疳积。
配方:芒果2只。
用法:生食,早晚各1次。
20.鲜槟榔(民间方)
主治:食积腹胀,胸膈满闷,恶心呕吐。
配方:新鲜槟榔1~3枚。
用法:嚼食,每日2~3次。
21.高粱汤(民间方)
主治:食积。
配方:高粱子30~60克。
用法:将高粱子用水煎服。
22.野葡萄膏(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
配方:野葡萄汁1500毫升,蜂蜜与葡萄膏等量。
用法:野葡萄汁煎敖成膏,加蜂蜜至煮沸停火,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代茶饮。
23.葡萄酒佐餐(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
配方:适量葡萄。
用法:以葡萄酒佐餐,可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24.干果饮(民间方)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炎泄泻。
配方:猕猴桃干果60克。
用法:将猕猴桃干果用水煎饮服。
25.开胃味精(民间方)
主治:纳呆。
配方:味精少许。
用法:于食物菜肴中加些味精,可以开胃口。
26.淮药芝麻酥(民间方)
主治:脾虚食少。
配方:鲜山药250克,白砂糖100克,芝麻10克。
用法:黑芝麻淘洗干净,炒香待用。鲜山药削去皮,切成菱角块,入六成热的油锅翻炸至外硬中间酥软,浮面时捞出待用。炒锅置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放入白砂糖,加水少量溶化,炼至糖汁成米黄色,随即推入油炸后的山药块,并不停的翻炒,使外面包上一层糖浆,直至全部包牢,然后洒上黑芝麻,装盘即成。
按注:还可治疗脾虚久咳、气喘、肾虚遗精、尿频。
27.鲚鱼豆豉汤(民间方)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食欲不振。
配方:鲚鱼500克,生姜3片,胡椒粉15克,豆豉6克。
用法:先煮豆豉,水沸后下鱼及其他,待鱼熟后食用。
28.枣泥桃酥(民间方)
主治:脾虚食少。
配方:胡桃仁50克,淮山药50克,枣泥250克,猪油125克,可可豆粉15克,面粉500克。
用法:将胡桃仁捣碎,加入枣泥揉匀成馅,取200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猪油100克拌匀,制成干油酥。将剩余的面粉倒在案板上,加猪油25克与山药粉、可可豆粉和适量的水合成油面团。将干油酥包入水油面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