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的外形
掌握脊髓的位置、上、下端水平和分节,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掌握脊髓的外形特点(如二个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马尾、表面的沟、裂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掌握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和位置。
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中间外侧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背核或胸核)的位置和机能性质。
掌握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分层。了解a运动神经元、g运动神经元和Renshaw氏细胞的概念。
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前束)的位置、起止、机能性质和损伤后的功能障碍。了解脊髓小脑后束和前束。
掌握脊髓主要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前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起止、机能意义以及皮质脊髓束损伤后的功能障碍。了解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内侧纵束。
了解脊髓的固有束的位置及机能意义。
了解脊髓的主要功能和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
掌握脑的分部和各脑部的分界以及脑干的定义。
(一)脑干的外形
掌握脑干各部的分界,主要的外形上的结构和Ⅲ一Ⅻ脑神经出入脑干的部位。了解其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掌握第三、四脑室的位置、主要形态特点(尤其是菱形窝的边界、窝底的沟及主要结构)。
(二)脑干内部结构
掌握7种性质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概况。
掌握6个脑神经核机能柱所属各核团的位置、纤维联系和功能。
2.非脑神经核
掌握薄、楔束核的位置、接受的纤维,发出纤维的交叉部位及上行纤维所组成纤维束各名称、位置。
掌握下橄榄核的位置,了解其纤维联系。
掌握上橄榄核和脑桥核的位置,了解二核的纤维联系。
掌握上丘、下丘、顶盖前区、红核、黑质的位置,了解各核的主要纤维联系和机能。
3.长上、下行纤维束
掌握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外侧丘系、三叉丘系的位置、走行及终止。
了解脊髓小脑前、后束、内侧纵束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锥体束位置、起止及功能。
了解其它脑干下行纤维束的位置。
4.脑干网状结构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解剖特点和主要机能。
5.掌握脑干各代表切面的主要形态(各主要核团及纤维束的名称、位置)。
6.了解代表性脑干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掌握小脑位置、外形、形态学分叶。
掌握小脑核的位置。
掌握小脑的纤维联系,了解小脑功能及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掌握间脑的位置及分部。
掌握背侧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位置;掌握特异性中继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及功能,了解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和联络性核团。
掌握后丘脑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及功能。
了解上丘脑和底丘脑的位置。
掌握下丘脑的位置、分区,了解下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1.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上的主要沟、回的位置。
2.掌握大脑皮质的第1躯体运动区和第1躯体感觉区的位置、定位关系和主要机能。
掌握大脑皮质的视觉区和听觉区的位置和主要机能,了解它们的纤维投射特点。
掌握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部位及其功能,了解它们的临床意义。
3.掌握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脉络丛。
掌握大脑半球连合系中胼胝体的位置和形态。了解穹隆的起止和位置。
掌握内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和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基底核的位置、组成以及纹状体的组成、各核团的位置关系、纤维联系和机能。
4.了解边缘系统的概念。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掌握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一、感觉传导通路
掌握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