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都市人精神 心理 疾病 老年人渴望关爱再多些 |
|
关注都市人精神(心理)疾病:老年人渴望关爱再多些 时间:2009-09-27来源:www.xinliceshi.org作者:中国心理测试网Tag:2006-8-1610:28:36郑州日报赵顺利朱华王影等 郑州某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每天挎个包,四处走动,见谁都热情招呼,逢人必留下自己电话,夸讲某某领导是他的学生,有事尽管找他……不少人感到这个热情的老人有点不太正常。果不其然,当家人近日带他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咨询时,医生诊断说他已经患了抑郁症,属于“躁狂病老年人”。 心理问题多健康不乐观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中发、高新立两位医师说,老年性精神病多发生在65岁以后,以缓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早期表现为多疑敏感,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减退,睡眠颠倒等。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障碍的日趋加重,刚开始是近事遗忘,渐渐延及过去,对远事也多遗忘,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姓名,不认识自己的子女。
高新立举例说,一位老太太整天对丈夫发脾气,儿女好言相劝她非但不听,反而怀疑老伴和孩子们串通好来对付她。她甚至怀疑老伴拿走了她刻意收好的存折,而事实上后来证实是她自己记错了放存折的位置。像这类患者,由于记忆缺失,患者常不自觉地虚构事实加以弥补,进而丧失定向能力,会出现离家散步找不到家门的情况。
谈及老年精神问题,高新立介绍说,其主要表现为:老年痴呆症、躯体化功能性障碍并发抑郁症。老年痴呆表现为记忆障碍、智能减退,且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概率就高出10个百分点。
而躯体化功能性障碍并发抑郁症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老人常感觉某个身体器官不舒服,但到专业医院检查后,并不能查出器官性病变。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有段时间一直咳嗽,偶尔会咳出血,她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在医院检查看到肺部有阴影,坚持认为自己是肺癌,而事实上她只是咳嗽引起了毛细血管破裂。高医师说,这种情况下,躯体不适只是假象,其实是抑郁症在作怪。第二种,老人确实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从而内分泌、器官功能减弱,心理压力增大,并发抑郁症。
在临床上,两类并发抑郁症通常都表现为坐卧不安、焦躁难耐、表情呆滞、猜忌心强、近记忆障碍、易悲切、易怒、发生行为障碍、认知改变等,也有的长期不讲道理的偏狂固执、持续亢奋等,这种种表现会持续升级直至自杀。两位医师特别指出精神疾病的隐匿性特别强,若老人长期有以上症状,子女应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诱发因素多照顾需技巧
针对老年人精神疾病的高发病率,张中发总结了多种诱发因素:社会角色改变、重要性降低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如退休后无事可做的失落感;经济状况改变,退休后工资没有保障,特别对于农民来说没有固定经济收入而引发的焦虑;身体发病概率增高,人到老年后,器官功能减弱,易患病,这对老人的身心影响极大;婚姻的不确定性增强,俗话说,老来伴,老人非常需要配偶的支持、理解,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却极易丧偶,他们内心的恐惧感增强;依赖性增强,老年人活动范围小,人际圈子小,性格会发生改变,此时,他们会格外依赖子女。
那么,该如何照顾生活中已经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年事已高、显露出以上症状的老人呢?张中发给出以下建议:地面不要过于光滑,以防老人摔伤;少用棱角分明的家具,或者用软料包装棱角,减少老人受伤的机会;生活用品摆放位置要相对固定,便于老人记忆;危险物品妥善保管;采用坐式马桶,防止老人站起时眩晕;老人的床不易太高,及膝高为宜;老人外出时带上识别牌,写上姓名、地址、电话,这样万一老人因记忆障碍走失,方便外人送回。
平时重预防关爱多投入
张中发介绍说,从治疗角度来讲,主要分两类:心理卫生和精神科疾病。心理卫生病患者也就是轻微心理障碍的人,如焦虑、抑郁、失眠,对于这类病人主要采用心理诊疗,即心理疏导[1] [2]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慎用 下一个偏方: 中老年人防治耳鸣 老人保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