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后遗症,是带状疱疹病毒破坏脊髓后角细胞所致,目前仍是世界级的疼痛难题。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如无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法,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而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疼痛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1.4‰-4.8‰之间,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带状疱疹急性期约80%以上患者伴有疼痛。
[摘 要]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PHN患者54例,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口服加巴喷丁胶囊,剂量自300J/d起,每天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患者疼痛的缓解以此来维持剂量,疗程4周。结果服药后,VAS评分均降低、24h疼痛持续时间减少。 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治疗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好,患者易于耐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缓解PHN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加巴喷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遇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以受累神经分布区剧痛及相应皮肤区疱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年龄越大则疼痛越剧烈,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高达5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关于治疗PHN的临床方法很多,如针灸疗法、激光照射、局部封闭、中医中药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效果仍不理想。我科应用加巴喷丁胶囊(商品名:迭力,规格:100J/粒,由徐州恩华药业公司生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皮肤科门诊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PHN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3O例,女性24例,年龄54至86岁,平均(68±11.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1.68)年;对照组为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52至81岁,平均为(65±12.7)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7±1.92)年。病变范围为头面部、颈、胸、腰背部、大腿上部等,全部为单侧发病,皮疹已治愈。患者就诊前均已接受针灸、理疗、封闭等多种治疗,但效果仍欠佳。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第一天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起始剂量为300mg/次、1次/d,临睡前服用。第二天为300mg/次、2次/d。第三天为300mg/次、3次/d。如疼痛无缓解,则在每天三次的基础上增加服药剂量,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或出现副作用,最高用量为3600J/d。以疼痛明显缓解为维持剂量,疗程4周。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每次3片,每日3次,连服4周。
1.3 疗效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强度的变化,O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治疗后0~2分为优,3~4分为良,5~6分可,大于7分为差。临床症状分为治愈为0~2分,显效为3~4分,有效5~6分,无效为大于7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1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3,P<0.0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