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神经系统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限性边缘光滑的弧形凹陷。其间以密度较高的骨嵴即脑回间嵴为界,脑回间嵴与脑沟相对应。2.血管压迹(1)脑膜中动脉压迹:脑膜中动脉在颞顶骨内板上形成轮廓清晰的压迹。侧位片上,表现为线条状密度减低影,起自中颅窝,向上行分为前、后二支。(2)板障静脉压迹:呈管状,较粗、弯曲而不均匀,常彼此吻合而呈网状分布。(3)静脉窦压迹:正位片上显示为较宽、边缘整齐而不分支的带状密度减低影,以横窦(侧窦)最为明显。侧位片上横窦压迹从枕内隆突处开始,向前达乳突下方,弯向下行,与乙状静脉窦压迹相连。(4)脑膜中静脉压迹:位于冠状缝后缘,有时可能较粗。侧位片上显示为很深的沟,走行较直,粗细均匀,不分支。可为一侧,或为两侧,在蝶骨小翼后方引入海绵窦。(5)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是把脑脊液泵入静脉窦的结构,在颅骨内板可形成压迹。X线片上显示为边缘不规则但较锐利的圆形密度减低区,常对称性地分布于额骨及顶骨上,于矢状窦两侧4cm以内(图8-1-1A)。一般只累及内板,但亦可很深,甚至侵及板障和外板而形成骨质缺损,直径多为0.5cm~1cm。(四)蝶鞍位于颅底的中央,附近或较远部位的颅内病变都可能引起蝶鞍的改变,对颅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蝶鞍前面以鞍结节为界,后面以鞍背为界。侧位片上,鞍结节和鞍背之间的圆弧形陷窝为垂体窝(图8-1-1B)。其前后径的最大值为7mm~16mm,平均11.7mm;深径的最大值为7mm~14mm,平均9.5mm。垂体窝下方的舟状透亮区为蝶窦。蝶鞍的大小和形态个体间有很大的差异。(五)颅底颅底结构复杂。为了显示颅底各部结构,常需摄颏顶位或侧位片。颏顶位片,相当于从上下方向来观察颅底;侧位片,可显示前、中、后三个颅窝,从前向后依次低下呈阶梯状。1.颅前窝正中部分前界为额窦后壁,后界为鞍结节。中间为筛板和鸡冠,筛板后方为蝶骨小翼平面。两侧为眶顶(额骨水平部)。2.颅中窝颏顶位可以较好地显示颅中窝底上的破裂孔、卵圆孔和棘孔等结构。中部为蝶骨体,并可见鼻道后边缘清晰透明的蝶窦与之重叠。蝶骨体两侧为蝶骨大翼,构成颅中窝底。颅中窝前界呈弧形前突的致密线,后界为颞骨岩部。破裂孔在岩尖前内侧,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两侧大小、形状大致对称;卵圆孔位于蝶骨大翼后内侧,多呈卵圆形,边缘清楚,亦可为梭形、三角形或不整形,大小平均为4.2mm×9.0mm,两侧大小、形状多不相同;棘孔居卵圆孔后外方,多为椭圆形或圆形,约1mm~6mm大小,两侧大小多不同,但一般相差不超过0.5mm。正常人一侧或两侧棘孔也可不显影。颅中窝其它重要结构如视神经孔、眶上裂和圆孔等,需拍摄特殊体位片方可观察(见五官有关章节)。3.颅后窝前界正中为鞍背和枕骨斜坡,两侧为颞骨岩部,后界为枕内粗隆及其以下的枕骨部分。颅后窝通过枕骨大孔和椎管相连。(六)颅内生理性钙斑颅内某些组织结构在生理过程中发生钙化者,称之为颅内生理性钙斑。生理性钙斑虽无临床意义,但可利用其移位的情况来推测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在的位置。1.松果体钙斑为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斑。呈一点或数点聚在一起的钙斑,直径大多在0.5cm以下,如超过1cm时,应考虑有松果体瘤的可能。后前位片上,松果体钙斑位于中线附近。侧位片上,松果体钙斑约位于鞍背上端后上方约3cm处。2.大脑镰钙斑正位片上呈带状、三角形或菱形致密影,位于中线上。侧位片因钙斑薄而不能显示。3.床突间韧带钙化为前、后床突间硬脑膜(鞍膈)钙化,显影率约为40%。侧位片上表现为连结前、后床突间的高密度条形钙化带,又称鞍桥或桥形蝶鞍。4.侧脑室脉络丛球钙斑为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球钙化,多两侧同时发生,直径约为0.5cm~1.5cm,呈点状或环状密集钙化团。侧位片上钙斑位于后床突的后上方。后前位片上钙斑位于眼眶上缘上方居中线两旁约2.5cm处。5.其它尚有床岩韧带钙化、上矢状窦壁钙化等。基底节、垂体、小脑天幕和蛛网膜粒均可钙化,但少见。二、正常脑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经动脉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流经不同的血管。造影剂主要分布在动脉内使动脉显影时,称之为动脉期;造影剂弥漫性地分布在脑实质内时,称之为实质期;造影剂集中在静脉内使静脉显影时,称之为静脉期。(一)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期1.正位像(图8-1-2A)颈内动脉颅内段投影于眼眶之内侧附近,向上分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等。大脑前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内行达中线处沿胼胝体走行,同时向上发出分支升达脑沟脑回。大脑中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走行,在外侧裂内转折行走的部分称为侧裂段动脉。侧裂段分支由内向外分布于脑凸面,构成脑凸面分支。2.侧位像(图8-1-2B)颈内动脉出破裂孔穿过硬脑膜外层后,在蝶骨体两侧的海绵窦内向前行至前床突向上再向后行,构成“U”字形的虹吸曲。再向上分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等。大脑前动脉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标题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标题
    无标题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