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神经系统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推荐阅读 ?

荷美姿

  • 吃避孕药导致月经紊乱
  • 吃伟哥有依赖性吗
  • 预激综合症咨询
  • 维生素E有何作用
 网络教材

网络教材:《影像诊断学》

章节123456789

第八篇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

  X线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平片、脑血管造影等。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内和椎管内属软组织密度,故以CT、MRI检查最有价值,CT为其首选检查方法。第一章X线检查头颅平片为颅骨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由于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苦,是颅骨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颅内病变,有时只提示有病变存在,但不能做出定性诊断;有时虽然有明显临床症状,但X线平片却无异常发现。第一节检查方法颅骨的密度较高结构复杂,摄影时常重叠。根据诊断需要,除常规摄影外有时还采用一些特殊摄影方法。一、头颅平片(一)常规摄影头颅的常规X线摄影包括后前位和侧位两种,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病变。(二)特殊摄影有时头颅的常规X线摄影不能满足于临床诊断的需要,还得进行一些特殊摄影,如:1.前后位用于外伤或者不适于后前位摄片者。2.颏顶位主要用于观察颅底结构。3.30°前后位主要显示枕骨鳞部、人字缝、颞骨岩部、内耳道及后颅窝病变。4.蝶鞍侧位显示蝶鞍结构及其形态变化。5.切线位显示颅盖骨局部及其与病变的关系。6.体层摄影显示颅骨局部细微结构、骨质的改变以及钙化等。二、脑血管造影将水溶性有机碘制剂(常用40%~60%的泛影葡胺)注入脑血管中,使其显影的一种检查方法,称为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都很有价值。如果采用DSA脑血管造影,则可避免颅骨重叠影,使脑血管显示更清楚。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途径不同,可将脑血管造影分为:(一)颈内动脉造影将造影剂注入一侧颈内动脉使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显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常用于幕上病变的检查。(二)椎动脉造影将造影剂注入一侧椎动脉使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常用于幕下病变的检查。(三)全脑血管造影采用介入性插管技术,一次性检查分别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插管造影,称为全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全面显示,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三、椎管内造影椎管内造影是将造影剂穿剌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中,然后进行放射观察。为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常用水溶性的碘制剂。第二节正常头颅的X线表现颅骨构成骨壳,以容纳和保护脑组织。脑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维持血供。颅骨结构和病变用X线片显示;脑或脑血管性病变则用脑血管造影来间接推测或直接显示。一、正常头颅平片的X线表现颅骨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颅盖由额骨垂直部、两侧顶骨和枕骨鳞部构成。颅底由额骨水平部、筛板、蝶骨、颞骨及枕骨下部构成。(一)颅骨结构颅骨结构因个体、年龄、种族、性别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别。成人颅骨结构分三层,内、外层是由致密骨构成的内、外板,显影清晰,其间为松质骨构成的板障,密度较内、外板低。外板厚约1.5mm,内板厚约0.5mm。板障较厚,正常可呈颗粒状影。(二)颅缝与囟颅盖骨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多个化骨核,于化骨核间隔以结缔组织,细者为颅缝,宽大部位为囟。新生儿头颅有六个囟,居顶骨四角:顶骨前上角与额骨间为前囟;顶骨后上角与枕骨间为后囟;顶骨前下角与蝶骨间为前外侧囟(左、右各一);顶骨后下角与乳突和枕骨间为后外侧囟(左、右各一)。囟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间的边缘较清楚的透亮区。颅缝在外板呈锯齿状,在内板呈直线状,X线片上可分别投影,应注意勿将直线状缝误认为骨折线。颅缝与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封合。(三)颅壁压迹1.脑回压迹是大脑脑回压迫颅骨内板所形成的局限性弧形凹陷区域。X线表现:正面观,为局限性圆形或卵圆形骨密度减低的透亮区;切线位观,常为颅骨内板上的局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标题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标题
    无标题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