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男32例,女32例,年龄45~75岁,就诊前发病天数2~7d。受累神经:肋间神经35例,膦酸酯钠12例,臂丛神经10例,腰骶丛神经7例。皮损位于头面部29例,躯干部23例,四肢12例。本组病例就诊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均无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异常等。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甲钴胺联合得宝松)和对照组32例(甲钴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损分布及疼痛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来自"岁月联盟" 1.2治疗方法[Syue.com]
治疗组给予甲钴胺500μg得宝松1ml沿受累神经皮下点状封闭,1次/d,连续3周。对照组不给得宝松,其他方法、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信息来自"岁月联盟"]
1.3疗效判断内容来自"岁月联盟"
按疼痛程度评分:0分,无疼痛;1分,有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不需镇痛药;2分,疼痛影响日常生活,需小剂量镇痛药;3分,疼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较大剂量镇痛药;4分,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镇痛药难于止痛。根据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分值指数,疼痛指数=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显效:指数≥0.75;良效:指数≥0.50;微效:指数≥0.25;无效:指数<0.25。治疗结束后3周复诊评定神经痛。[信息来自"岁月联盟"]
来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