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胃炎的治疗 |
|
猴菇菌片,每次3片,每日3次,或三九胃泰冲剂;有肠化与异型增生者可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败酱草等煎服。饮食保健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腌制和高盐食品,避免酸辣、辛燥食物和偏食。②有贫血和消瘦者应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和富于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鸡蛋、猪肝和肚子等。 选稿:平原慢性胃炎的针灸疗法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为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临床表现虽缺乏特异性,甚至静止期可无任何症状,但仍常见上腹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等。本病的临床分类方法很多,但多根据胃镜所见和病理组织学改变,而将其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种。对两者并存者,则视其主次称为浅表--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浅表性胃炎。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证中。一般认为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疗效明显,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疗法。针刺膈俞等穴治疗慢性胃炎。[选穴]①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②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针法]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0.5-1.0寸),并即刻敏捷出针(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两组主穴交替使用,背俞穴和相应类俞穴交替使用,其他穴两侧交替使用。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畏寒者加烤神灯。两组均隔日1次,10次者为1疗程,疗程间隔10天。第4个疗程前复查。[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故取肝俞、脾俞、胃俞以疏肝健脾和胃,取上、中、下脘、建里健运脾胃,取膈俞活血化瘀,取足三里疏通胃气消痞满,取三阴交资生化源益胃阴,内关宽胸解郁,期门疏肝,章门健脾。诸穴共奏疏肝健脾、和胃化瘀之功。火针具有针与灸双重作用,既能调气和血,又能温通经络,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故可获效。 筛选推荐:藏药十一味草果丸查看网址:http://www.changyan.org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偏方: 论文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论文 下一个偏方: 慢性胃炎综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