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

各怎么样?

2.痰证在舌苔、舌态上有哪些表现?

第四次作业问诊

一、选择题:

1.发热的病因病机下列除……以外都可成立:答案:()

A.阳盛B.阴虚C.感受热邪D.虚阳浮越E.寒邪入里化热

2.手足心汗出,多与下列哪一脏有关?答案:()

A.心B.肝C.脾D.肾E.肺

3.头痛痛于前额连及眉棱骨属:答案:()

A.太阳经B.少阳经C.阳明经D.督脉经E.厥阴经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于:答案:()

A.脾胃虚弱B.肝郁脾虚C.肝胃不和D.脾肾阳虚E.大肠湿热

5.三岁患儿于今年6月起病即发热,烦渴,但未见汗出,反而尿多。此症延至9月后不药而热退身安,应属下列哪一项?答案:()

A.阳证转阴证B.正虚邪恋C.邪去正亦虚D.纯阳之体的反映E.小于夏季

二、填空题:

1.自汗时间在,多主;盗汗时间在,多主;头汗多因所致,半身汗多见于等病人。

2.耳鸣病因引起者,为实证;因引起者,为虚证。

3.胃纳不佳的病机有,,,,。

4.同为泻下不爽,若见便溏形如黄糜者,属;若见泻下粘液脓血者,是;若兼有大便时干时稀,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者,为。

5.小便淋沥不爽而有疼痛的称;小便不畅而无疼痛的称。

三、名词解释:

1.恶寒2.畏寒3.日晡4.除中5.胎动不安

四、问答题:

1.何谓壮热、潮热、寒热往来?各可见于哪些病理改变?

2.如何用阴阳失调的理论来解释失眠和嗜睡的病机?

第五次作业切诊

一、选择题:

1.表证有痰饮的常见脉象是:答案:()

A.浮脉B.浮缓脉C.浮数脉D.浮紧脉E.浮滑脉

2.脉症相应为顺,指出下列何项为逆:答案:()

A.表证见浮脉B.里证见沉脉C.久病见浮脉D.暴病见浮脉

E.有余之证见实脉

3.下列诸脉,除……外,脉位皆表浅?答案:()

A.浮脉B.芤脉C.濡脉D.散脉E.弱脉

4.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重按突然放手后疼痛剧烈的,多见于答案:()

A.虫积B.气胀C.肠痈D.血瘀E.燥屎内结

5.腹壁冷,喜暖和按抚者,属:答案:()

A.虚寒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肠痈E.臌胀

二、填空题:

1.浮脉类包括五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2.沉脉类包括四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3.迟脉类包括四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4.数脉类包括四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5.虚脉类包括五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6.实脉类包括六种脉,其共同特点是。

三、名词解释:

1.寸口2.斜飞脉3.总按4.釜沸脉5.痞满6.积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平脉?平脉易受哪些生理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2.促脉、结脉、代脉有何异同?

第六次作业八纲辨证

一、选择题:

1.八纲辨证是:答案:()

A.各种辨证的基础B.各种辨证的总纲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

D.外感杂病的辨证方法E.以上都不是

2.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答案:()

A.恶寒B.发热C.头身疼痛D.脉数E.苔薄黄

3.淋雨后,喷嚏、鼻塞、流涕、怕冷发热、头痛,自服止痛药不解。三日后就诊,T39℃,口渴欲饮,尿黄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数,可称为:答案:()

A.表里同病B.表证C.里证D.表邪入里E.以上都不是

4.症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于:答案:()

A.表热里寒B.上热下寒C.真热假寒D.表寒里热E.真寒假热

5.虚证的病理特点是:答案:()

A.正虚邪不盛B.邪盛而伤正C.正虚邪盛D.邪正交争E.正邪相持

二、填空题:

1.八纲中阴阳代表疾病的,表里代表,寒热代表,虚实代表。

2.表证的病位在,邪气自而入,多见于外感病的阶段,具有的特点,以为主症。

3.寒证的发生原因有:(1)(2)(3)。热证的产生,除感受热邪外,尚有等原因。

4.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口渴、烦燥、脉浮紧者,为证。症见手足逆冷、恶热、烦渴喜冷饮,尿赤、便秘、脉沉有力者,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老年牙齿易过敏 用中医偏方帮你治疗
    夏天上火易便秘 中医推荐几种食疗偏方
    中医治疗脱发 十大偏方帮你缓解
    夏季巧用苹果醋汁 中医帮你赶走头屑烦
    脚出汗 用中医日常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偏头痛 中医力推按摩头部有助缓解
    原癌基因人人有 中医推荐六种防癌秘方
    炎夏常见血热 中医四招妙方帮你凉血
    四款遗精疗法 中医推荐的小偏方
    南瓜瓤红糖 中医力推女人增乳佳品
    女人不孕症 中医推荐饮食偏方
    中医师阐述 治疗胃病有神药
    内分泌失调危害大 中医六招帮你调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