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教学题库

>31ABD32ABCDE33ABC34ADE35ABCDE

三、1.心悸,失眠,血虚证。

2.心悸怔忪,心胸憋闷作痛。

•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

•心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

•眼睑头面先肿,卫表症状。

•体弱气坠,内脏下垂。

•脘腹冷痛,实寒证。

•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

•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

10.膀胱或肾不能固摄。

四、1w2w3√4w5w6w7w8√9w10w

五、心脾两虚: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致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弱证候。

心肾不交: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反映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

木火刑金:指由于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

风水相搏: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滥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肾不纳气:指由于肺肾两脏气虚,降纳无权,表现以短气喘息为主的证候。

六、1.心阳暴脱证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辨证要点:心阳虚+亡阳证。

2.痰迷心窍与痰火扰心鉴别

均以神志异常为主症,并见苔腻、脉滑。

1)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有痰声,甚则昏不知人。

2)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

3)或突然仆地,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叫声。

伴见面色晦滞,脘闷作恶,舌苔白腻,脉滑。

1)发热气粗,胸闷痰多,喉间痰鸣,痰黄粘稠,心烦躁扰甚或神昏谵妄。

2)或语言错乱,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

并见烦渴,面赤,失眠,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火亢盛与心阴不足鉴别

兼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兼身热面赤,或口舌赤烂疼痛,或小便赤涩灼痛,或吐血、衄血,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等。

4.1)脘腹胀闷疼痛,拒按。

•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

•肠鸣腹痛,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秽,或大便秘结。

•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5.常见症状:1)胸胁、少腹、乳房、巅顶等部位胀痛窜痛。

2)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

3)肢体震颤,手足抽搐,目疾,爪甲病变。

4)口苦发黄、惊悸失眠等。

病机特点:肝气易郁,肝阳易亢,肝阴、肝血易耗,肝风易动。

•肝风内动: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表现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常见类型:肝阳化风,热盛动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7.1)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

•或巅顶冷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

•兼形寒肢冷,苔白滑,脉沉紧或弦紧。

8.1)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障碍。

2)水液代谢失常。

3)纳气功能减退。

•腰、脑、髓、骨、耳、发等表现异常。

9.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气血两虚证。

10.肝脾不调与肝胃不和鉴别

均有胁肋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脉弦等肝失疏泄见症。

兼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苔白,脉弦或缓弱等脾失健运见症。

兼胃脘胀痛,呃逆嗳气,纳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胃失和降见症。

七、1.主诉:水肿反复发作三年,心悸二月。

八纲结论: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

证候分析:1)病久及肾,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湿泛滥---水肿反复发作。

2)腰为肾府,肾阳虚,温化失职---腰膝酸冷,下肢肿甚。

3)水气凛心---心悸。

4)阳虚、寒水内盛---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细。

证候名称:肾虚水泛证。

2.主诉:失眠二月余。

八纲结论: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精品课程  内
    其他教学模型 器材
    创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教学大纲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精品课程  内
    其他教学模型 器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