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郁气滞型胃痛的按摩治疗 临床报道 |
|
推荐阅读
?
荷美姿
- 吃避孕药导致月经紊乱
- 吃伟哥有依赖性吗
- 预激综合症咨询
- 维生素E有何作用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胃脘痛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胃或十二指肠的炎症、溃疡、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也可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石症等疾病。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按摩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西医认为按摩不但具有调整内分泌、加强胃肠蠕动、拨离组织粘连、协助复位等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皮质功能,使大脑神经产生冲动,进而达到兴奋或抑制神经作用。
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人体通过经络系统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经络在人体内起着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贯穿上下的作用。而经络壅阻,人体气血不畅。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疲劳和病变。按摩治疗疾病的原理就是根据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学说。并根据疾病发病的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按穴道、走经络、疏经通络,调节营卫气血,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达到治病的目的。
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各种按摩手法是由各种动作所产生的力在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人体接受按摩以后,能使大小循环系统畅通,血流丰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解除病痛,调整脏腑、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延年益寿之功效。本篇仅以肝郁气滞型胃痛的按摩疗法为例展开论述。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不畅、饮食伤胃、素体脾虚、外邪犯胃等因素有关。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尤以肝郁气滞多见,本篇就此型展开论述。
肝为刚脏,性条达而主疏泄。肝属木,胃属土,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导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而痛;肝气久郁,即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病情加重,缠绵难愈。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诊断
本病多为慢性疼痛,胃脘痞胀疼痛。或痛及胁背,或嗳气频作,每遇情致不畅而加重,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
3、分析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痞胀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肝郁气滞。故痛及胁背;气郁不舒,胃气上逆故嗳气频作,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弦又属肝郁之象。
4、治疗
4.1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4.2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基本治法: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1] [2]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从皱纹看身体疾病 下一个偏方: 医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