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第三节 阴疮 等

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查看详细(622字节)
11021616:第一节补肾滋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一、补肾益气肾气虚...查看详细(1824字节)

11021617:第二节疏肝养肝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一、疏肝解郁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查看详细(1636字节)
11021618:第三节健脾和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而冲任又隶于阳明。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其治疗原则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一、健脾和胃素体脾胃虚弱,或为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查看详细(1966字节)
11021619:第四节调理气血
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热、湿邪主要引起血分病变...查看详细(4782字节)
11021620:[附]外治法
妇科外治法最常用于前阴诸病,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前阴局部,但这些局部的反应和影响可累及全身,同样有些前阴病又是全身病变在前阴局部的反应,所以治疗上既要局部用药,又要结合内治法进行整体调治。前阴病多为邪毒、病虫致病,发生肿胀、脓肿、溃疡、糜烂等病变,在外治法中常选用清热、解毒、杀虫、收敛之类的药物。清热的常用药物如黄柏、黄连、知母等;解毒的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杀虫的常用药物如苦参、鹤虱、蛇床子、百部、雄黄、白头翁等;收敛的常用药物如乌梅、五倍子、赤石脂、乌贼骨、海蛤粉、枯矾等...查看详细(2532字节)

11021621:[附]妊娠忌服药歌
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查看详细(214字节)
11021622:第七章预防与保健(1)
预防与保健是从内、外两个不同侧面提出的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措施,预防是避免外在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保健是增强内在的体质因素抵御外邪侵袭。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与保健,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种预防与保健的思想,对妇女也是很重要的。妇女在经、孕、产,乳等各期...查看详细(2813字节)
11021623:第七章预防与保健(2)
第二节临产护理与产时卫生一、临产护理妊娠足月时,孕妇本人及家属要做好临产准备。1.认识分娩孕妇对分娩要有正确认识,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孕妇必须消除恐惧和惊疑心理。2.产室要求产室要安静整洁,不宜喧哗或私议,以利分娩顺利进行。3.养息精力有临产征兆时,忍痛勿慌,养息精力,不宜用力过早,以防难产。《达生篇》提出的“睡、忍痛、慢临盆”有重要临床意义...查看详细(1122字节)
11021624:第七章预防与保健(3)
第三节产褥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第三版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第三版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