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石仰山论文

法。全方用药把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辨证地统一了起来,其意在治病必求于本。三、要诀有四其要之一: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其要之二:注重兼邪的治疗,治疗毋忘风寒痰湿的诊治。其要之三:脾肾兼顾、标本同治,治病必求于本。其要之四:突出通字,以通为治,以治而通。

标题:石氏伤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出处:中国骨伤1996年3期47-48页摘要:三色敷药是石氏伤科理伤外治敷药中运用最广泛、疗效较突出的经验方,对各种闭合性骨折、脱臼复位后、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劳损风湿等所致的各种伤痛均有一定的疗效。石氏伤膏是在其基础上,由上海中药三厂加工研制而成的一种新颖巴布剂外用药膏。中医诊断标准:由外伤原因所造成的伤筋,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皮下瘀斑。排除水肿、肿瘤等非外伤引起的肿胀疾病。治疗方法按受伤和疼痛肿胀面积敷贴,二天更换一次,每五次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以肿胀消失,功能恢复为度。伤膏1组为石氏伤膏组,伤膏2组为关节镇痛膏,二组疗效比较,石氏伤膏组疗效100%,关节镇痛膏疗效89%。通过统计学处理,X平方检验,P<0.05,表明二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即石氏伤膏组临床疗效优于关节镇痛膏组。软组织损伤乃属祖国医学伤筋范畴,其主要症状为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皮下瘀斑等。现代医学认为软组织损伤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其基本变化是渗出、坏死和增生。中医通常采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方法治疗血瘀之症。各种实验结果证明:1、石氏伤膏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2、石氏伤膏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和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3、能加快人体手指甲皱微循环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达到活血化瘀作用。

标题:石仰山理伤从痰论治的经验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年第10期8页摘要:一、损伤痰病论先生认为损伤缠绵难愈,或劳损麻痹肿痛,大多与痰有关。“湿能生痰聚液”,“热盛亦生湿生痰矣”。痰本为人身之津液,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机体损伤或劳损,强调痰是一种病理产物,由于气滞血瘀导致津液输布受限,聚而成痰;郁瘀化热则灼津成痰。二、痰病在骨伤科的临床表现先生认为,损伤气血自属气脉闭塞,脘窍凝滞之类,易于痰聚为患。在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痰与风、寒、湿、瘀、热诸邪相合为患。痰病在骨伤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的肿胀或漫肿,皮温无明显增高,或略有增高,关节酸痛,活动牵强或为皮肉的麻痹疼痛,手足牵引隐痛,关节内有积液,或筋膜肥厚等。三、理伤从痰论治先生于调理气血的同时,常取法豁痰化浊。其治惟有祛瘀生新、升清降浊合豁痰开窍为法。常用石菖蒲、陈胆星、远志、竹沥、青龙齿。其昏愦期瘀热夹痰者,宜逐瘀醒脑、清热豁痰,取至宝丹清热开窍,清醒期,宜活血化瘀、升清降浊,取柴胡细辛汤,或葶苈大枣汤加味,活血化瘀之品必当参入,恢复期,痰浊阻滞者,治宜化痰健运为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化裁,礞石滚痰丸亦可参用。先生除在内治法中善从化痰浊出入外,在外治方中也常用化痰之品。如消散膏、黑虎丹。四、体会总之,新伤因痰瘀相关而治痰,劳损杂病由痰湿入络而治痰。

标题:牛蒡子汤治疗术后关节粘连症的临床研究出处:山西中医1996年第6期19页摘要:1、诊断标准:由于伤后手术而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主症:疼痛,肿胀(筋粗筋结、筋脉拘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2、治疗方法以化痰祛湿为主要治则,方以石氏牛蒡子汤(牛蒡子、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白芷、半夏、桑枝)为基础方,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甘草;肾虚者加川断、桑寄生、狗脊、牛膝;筋脉拘挛筋粗筋结者加穿山甲片、夏枯草、瓦楞、泽漆、地龙、威灵仙;兼有瘀血者加三棱、莪术、当归、川芎、元胡。服法: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一般1个月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服2至3个疗程。3、治疗结果重度20例治愈5显效7有效5无效3有效率85.00%;中度53例治愈16显效21有效12无效4有效率92.45%;轻度35例治愈21显效8有效4无效2有效率94.29%。4、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术后粘连之症主要是由于术后关节、韧带、滑膜损伤,局部积血没能完全吸收,而致血块发生机化,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关节粘连,甚至纤维性强直。祖国医学认为粘连之症乃属痰湿积聚所致。痰湿积聚在经络关节则肿而形成粘连,积聚在筋脉肌肤则痹而形成粘连,积聚在脏腑隔膜则胀而形成粘连。因而运用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术后关节粘连症而获良效。

标题:石仰山论治骨折脱臼的用药特色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6年12期535-536页摘要:骨折脱臼,是常见的伤科疾患,石仰山先生继承祖传并博采众方,积自己四十载的临床实践,吸取各家之长,形成了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醒脾和营富有特色的治疗骨折脱臼的临床用药经验。1、消肿定痛玉真散引血固卫用风药这些风药在治疗伤损的过程中发挥着几个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