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
|
10~15克,白芍10~30克,以固摄止汗;阳痿不举者加阳起石15~20克,巴戟天10~15克,锁阳10~15克,以填精助阳;腹胀腹泻者可加用四君子汤助脾运化。 肝肾阴虚,肝凤内动型 (多见于大纤维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或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腰酸腿软,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沉细弦。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见手足麻木酸楚,走路不稳,头重足轻;肾阴虚损则腰膝酸软;轻窍失养故头目眩晕;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弦为肝肾阴虚动风之征象。 治法:滋补肝肾,养肝熄凤 方剂:一贯煎加镇肝熄风汤加减: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10克,麦冬10克,当归15克,川楝子6克,牛膝15克,龟板10克,天冬10克,生牡蛎30克,元参10克,白芍15克。 加减:以走路如踩棉花者加生石决明30克,生龙骨30克,以镇肝熄风;如伴有肢体疼痛者加用生蒲黄、五灵脂各10~15克,以活血止痛。伴有大便不畅者加用生白术30克,郁李仁10克,以调畅大便。 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 (多见于大小纤维均受累者) 证候:手足麻木疼痛剧烈,或夜间加重,感觉异常,或怕冷或恶热,腰膝酸软,下肢沉重,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遗精或阳痿或早泄,舌体胖苔厚腻,脉沉细或沉涩。 证候分析:消渴久致脾肾两虚,脾虚生痰,痰湿阻滞故见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下肢沉重;肾虚则见腰膝酸软,遗精或阳痿或早泄;痰瘀互阻,脉络不通故见肢体麻木疼痛;舌体胖暗有瘀斑或瘀点,苔厚或腻,脉沉细或沉涩为脾肾不足痰湿血瘀之征象。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桃红四物汤 处方:附子15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山萸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 加减:以血瘀为重者加水蛭10克,全蝎3克,以破血行瘀;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各10~20克,鹿角霜10克,以温肾助阳;然后再结合症状用药,肢体麻木、怕凉、疼痛重者加用元胡15克,细辛3克,以活血通经止痛。 中成药治疗 金匮肾气丸(水丸)由桂枝、附子、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组成。每次服20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肢体冷痛,麻木不仁之神经病变。 活血止痛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适合于血瘀阻滞,筋脉不同,肢体麻木者。 筋脉通胶囊(协和医院内部制剂)由生黄芪、生地、丹参、葛根、桂枝、菟丝子等组成。每次服5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肾虚血瘀,筋脉不通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治疗 体针可取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三阴交、太虚等穴。以中等刺激为主。亦可采用灸法,隔日1次。 耳针可取肝、脾、肾、坐骨神经等,以强刺激为主,留针15~30分钟。
来源:作者:点击:次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应对下一篇: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偏方: 经行浮肿 下一个偏方: 寒热病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