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大便溏薄

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痰等。
[评注]八宝粥超市有卖,温热服用后果较好,健康人食用可强身健体
25.柏子仁粥
[原料]柏子仁15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柏子仁去除皮、壳、杂质,捣烂,
与粳米煮粥,待粥将时,兑入蜂蜜,稍煮开锅即可。
[用法]逐日2次,连服3天。
[作用]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评注]柏子仁甘平、有养心安神、滋阴养肝、舒脾润肠、
美颜乌发等作用。柏子仁含脂肪油14%、少量挥发油、皂甙等物资,
为常用的滋补安神药。


26.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以粳米加水煮粥至将熟,加入酸枣仁末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早晚温服。
[作用]养心、安神、敛汗。实用于神经虚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
[评注]酸枣仁末入粥中酸甘适口,深受欢迎。酸枣仁生用炒用均可,炒时光过常能损坏有效成分。可取酸枣仁微炒片刻研末,家庭可用擀面杖研磨。
27.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酸枣仁末15克、蜂蜜40克。
[做法]将小米加水煮粥至将熟,加入酸枣仁末,搅匀煮开即可。
[用法]逐日2次,加蜂蜜温服。
[作用]补脾润燥,宁心安神。
主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评注]酸枣仁能宁心安神,小米可补脾养心。
酸枣仁在锅内微炒片刻研末,家庭可用擀面杖研磨。


28.绿豆粥
[原料]绿豆30g,粳米100g
[做法]
1.将绿豆、粳米淘洗干净。
2.把绿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约500g,煮至米烂汁黏时即可离火食用。每日服食1-2次。
[养分]
内含蛋白质13.6g,脂肪0.65g,碳水化合物95.7g,钙39mg,磷25.9mg,铁2.7mg,维生素A0.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2mg,维生素B21.5mg,尼克酸0.6mg,能产热453kcal。
[功效]
绿豆是一种非常好的解暑食品,能清热消暑、解毒消痛、利尿除湿,与粳米相搭配,煮成粥,又可健脾益气、养血生津,landicel7treadmill,确为夏季解暑佳品,且因本品并非过于冷凉,不会滞胃凉脾,是产后防暑、解暑佳品。
29.银杏粥
益元气、补五脏、抗朽迈,老年、体弱多病者尤佳。
正凡人食之健体。宜家庭食用。
做法:
银杏仁(去壳后用沸水烫去内种皮)6-10粒,
冰糖少量,粳米2两,水适量,
同时放入锅中,文火煮熟即成。
以粳米成糊糜状即可。
银杏宜与其他淡甜低糖的米粥类相配,
如银杏八宝粥、银杏绿豆粥、银杏沙参莲子粥等,
糖以冰糖、白糖为宜。


30.金银花粥
材料:金银花30克,白米30克。
做法:金银花可在药材店买到。先用水煎煮,取其浓汁,加入白米30克,水300毫升,再煮为稀薄的粥。
功效:可用来防治中暑,以及各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等。
31.莲藕粥
资料:鲜藕200克,白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莲藕洗净切片,与白米同煮为粥,
待粥熟时,再调入些许白糖,即可进食。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开胃,老年人体虚,
热天里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热病口渴等等都能进食。


32.白木耳粥
材料:白木耳60克,糯米100克。
做法:白木耳先用净水发泡洗净。糯米淘净后,置入锅内加水烧开,再放入银耳,熬煮成粥,调入一些冰糖即成。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养胃、益气和血,可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口渴。
33.红枣粥资料:红枣,白米,分量可随自己口味决议。
做法:很简略,在白粥煮至七成熟的时候,放入红枣同煮,swarovskinecklaces。
功效:具有养脾、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的功用,对于血压低、肺虚咳嗽,有必定增益。


34.麦冬竹叶粥
材料:麦冬30克,甘草10克,竹叶15克,白米100克,去核红枣6枚。
做法:将麦冬、甘草、竹叶先用水煎熬,取汁,加入粳米、红枣一起煮成粥。
功能:带点淡淡的清甜,具有清热解暑、益气和健胃等功效,假如觉得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饮食,不妨一试。
35.豆浆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大便细一定是直肠癌吗 直肠癌症状 直肠
    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 大便溏薄 食欲不振
    大便溏薄 宝宝9天 大便像蛋花汤样 为什
    我近年来经常口苦多饮 大便溏薄
    经常腹胀不通气小便频短少大便溏薄
    大便溏薄泄泻等脾肾阳虚的食疗方法  健
    我湿热时容易大便溏薄 可以长期吃小米
    大便溏薄是什么意思 5个月 咳嗽 止咳 
    宝宝喝凉茶后大便溏薄不成形怎办
    早泄勃起不坚挺眼睛畏光早起眼眶浮肿大
    长期高热 气短 眩晕 便溏 广益中医 
    大葱热敷治大便不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