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中医 郁 概念的源流探析

推荐阅读 ?

荷美姿

  • 吃避孕药导致月经紊乱
  • 吃伟哥有依赖性吗
  • 预激综合症咨询
  • 维生素E有何作用
收藏到网摘:上网百度QQ新浪雅虎365key天极我摘POCO和讯Digit抽屉谷歌DeliciousLive
关键字:概念,中医,内经,郁证,郁病,认识,  

【摘要】本文从《内经》五郁之说的产生、内涵到历代医家对“郁”概念的论述出发,系统整理分析了中医“郁”的概念的历史源流。认为中医历代郁的概念以《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五脏气机郁滞不畅,则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并因情志不遂所致郁者有虚实之辨,总属气郁范畴。阐明中医“郁”的含义既指“郁”的病机又特指郁病,论述了郁病病名的确立及规范,为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医“郁”概念提供参考。植物提取物中国网http://www.tiquwu.net.net

【关键词】郁源流病名规范

中医“郁”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病机,表达疾病过程中人体气血、脏腑功能郁滞不能畅通的病理状态;二是特指郁病,即由情志怫郁导致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病证。由于历代医家,甚至同时代的医家对于“郁”的病因属、病机等观点不尽一致,“郁”的概念涉及面较广,常令后学茫然无从,有鉴于此,本文对历代“郁”概念的源流进行了整理分析。历代诸“郁”之说

1.五郁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天地之间五常之气常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二者都可成郁,即土郁、木郁、金郁、火郁、水郁。所谓“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自然界的五郁之发,又能影响人体使之易受病邪客忤,而发生五郁之病,出现相应的各种证候。《内经》论五郁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各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阐述,丰富五郁学说。如明代张介宾认为郁乃是广义的多种疾病的病机,强调外邪的影响,病位上不仅提到五脏,尚有表里气血之分。明代医家孙一奎明确提出五郁之病为五脏之郁的论点,“夫五脏一有不平则郁。”“木郁者,肝郁也”,“火郁者,心郁也”,“土郁者,脾郁也”,“金郁者,肺郁也”,“水郁者,肾郁也”(《医旨绪余·论五郁》),并且认为五郁或由他脏传变,或本脏自病而发。

2.五郁之论的延伸发挥后世医家除对五郁之说全面解释探究以外,亦在承袭《内经》理论的基础上,侧重其某一方面,延伸发挥,使“郁”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主木郁根据“五行相因”之理,赵献可提出了五郁相因为病的问题,即五脏之郁往往相因为病,其中以木郁引起诸郁最为普遍,即由木郁而导致火、土、金、水等郁证。他的疏肝解郁“一法代五法”的治郁方法,体现了重视气郁证治的思想。主火郁刘完素“怫热郁结”说:金代刘完素着重论述了“怫热郁结”的病机,即热邪亢盛于表,使腠理气机闭塞不通,便形成了热郁于表的病证。李东垣“脾虚火郁”说:李氏认为气虚发热的病机,其实质也是火气郁遏。中焦气机阻滞,火气运行阻遏,火热内生。对于火郁证,他指出火郁乃“热伏地中”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杨栗山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老年牙齿易过敏 用中医偏方帮你治疗
    夏天上火易便秘 中医推荐几种食疗偏方
    中医治疗脱发 十大偏方帮你缓解
    夏季巧用苹果醋汁 中医帮你赶走头屑烦
    脚出汗 用中医日常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偏头痛 中医力推按摩头部有助缓解
    原癌基因人人有 中医推荐六种防癌秘方
    炎夏常见血热 中医四招妙方帮你凉血
    四款遗精疗法 中医推荐的小偏方
    南瓜瓤红糖 中医力推女人增乳佳品
    女人不孕症 中医推荐饮食偏方
    中医师阐述 治疗胃病有神药
    内分泌失调危害大 中医六招帮你调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