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中医治疗辨证纲要 |
|
搐、运动障碍、经气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几个方面。 1.神志异常或丧失:除少数病人外,大多数有神志丧失,突然昏仆。其它表现有单见失神,不跌倒,不抽搐。或只一瞬间发愣,活动停止、语言中断。多数与抽搐并见,往往是突然发生,引起摔倒。精神异常者,有的出现恐怖感,有的无意识重复动作或盲目行走,或踢打;有的喃喃自言或胡言乱语或失语;有的无原因微笑或狂笑,或啼噘;有的幻视、幻听,如入梦境;有的则盲目咀嚼、吞咽、吮吸。 2.抽搐:也是癫痫发作时最主要表现。可分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抽搐,伴随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一侧身体抽搐;有的从口角开始,再波及到手臂、下肢;有的从手臂开始,波及到面部和下肢,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抽搐;还有局部肌肉抽搐,表现为头、脸、颈、躯干或者肢体的突然抽动;有的点头痉挛形成全身抽动。 抽搐是痫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内经》多以外邪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顽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则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至清代,温热病学说的发展完善,对痉证、抽搐提出热盛津伤,肝风内动的论述。《临证指南医案?痉厥》说"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孟英按说"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本,以致痉厥"。反映了中医对抽搐病机认识的不同理解,丰富了痫病抽搐的辨证内容。 3.运动障碍和经气受阻:多突然发生肌肉无力而跌倒或突然头低下。经气受阻多表现为肢体麻木、腹胀或其它不适,也有表现为剧烈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等。 4.胃肠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有恶心、呕吐、流涎、脘腹胀满以及腹痛。 5.反复发作性: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痫证发作的时间不等,并且间隔也不一,但发作后的间歇期间,起居饮食皆若平人。如明?方贤《奇效良?五痫》云"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作,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清?陈复正《幼幼集成?痫疾证治》也说"昏晕一时即醒如常矣,其发也,或以旬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岁计"。 中医学对癫痫病症状的观察,有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除了认为昏迷和抽搐是主要的发作症状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发作症状也有一定的认识。在隋唐日期,不少医家就认识到,有些痫证甚至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风痫候》云"其状目睛不转,而不能呼。"明清日期,有些医家认识到有些痫证不仅是症状轻微,发作的持续时间也短暂,常常是一忽即过,如明?楼英《医学纲目?癫痫》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明?方贤《奇效良方?五痫》有"风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口喝牵引","痰痫为病,此患似狂张,作之不常……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如狂"类似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三)休止期表现 《灵枢?癫狂》曰"癫痫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又曰"癫疾……已而烦心"已发现痫病发作后常有脊背疼痛、心烦等不适症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发痫后六七岁时不能语候》又指出癫痫发作后出现"其声不发,故不能言",并认为是"痫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所致。明《东医宝鉴?杂病》又云"痫者,过后惺惺"是描述痫病作后所见的朦胧状态。 对休止期临床症状的观察总结很关键。休止期的治疗对减少发作次数,延缓发作间期时间至为重要。事实上中医对癫痫治疗,在时间分布上绝大部分是在休止期进行治疗。此时期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少数重型患者可以出现智力低下,表情淡漠,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走路不稳,也有的出现烦躁多动,不能自控,不听管教等,所以舌、脉象的观察和总结往往是休止期症状的重点。 二、辨证纲要 (一)八纲辨证首辨阴、阳 八纲辨证就是对通过四诊所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由于八纲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因而是各种疾病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有执简双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整个癫痫的理、法、方、药辨证中,如病因、证候、治法等都要运用到八纲辨证。一个癫痫病往往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呕吐、身痛、咬破舌头、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等不同症状,加上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过量饮水导致疾病缠身 下一个偏方: 提醒 阳痿早泄患者忌用西洋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