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分泌系统 >> 正文  

中医脾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转帖

导调节作用;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则直接支配消化管和消化腺的活动。如迷走神经(属付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肠道蠕动增强,胃液、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则相反。当人处于紧张思虑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和肝胆汁的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医所说:“思伤脾”是有科学道理的。另一方面,食物进入胃肠道中,由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不同,直接影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胰泌素,胆囊收缩──促胰酶素、胃动素、抑胃肽,舒血管肽等十几种激素。这些胃肠道激素作用是综合性的,它们的靶器官计有胃肠肌,胆囊、胃腺、肠腺、胰腺等。如胰泌素、胃泌素、胆囊收缩──促胰酶素、抑胃肽等都能促进胰液的分泌和胰岛素的分泌。此外,胃泌素可使胰腺外分泌腺细胞增生、胆囊收缩──促胰酶素可使胰腺腺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强。“脾虚证”患者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亦有其功能紊乱的表现。表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脾虚证”患者经临床植物性神经功能检查(如卧立、立卧试验、冷压试验、眼心试验等)发现其功能紊乱,应激反应迟钝。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偏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偏亢:(1)唾液淀粉酶活性在酸刺激前增高,酸刺激后下降;(2)皮肤电位安静时或受冷刺激时,均明显低于正常人;(3)尿中VM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其含量与皮肤电活动呈平行关系;(4)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亦较低;(5)乙酰胆碱脂酶,5-羟色胺和组织胺水平偏高;(6)血浆cAmP水平偏低;(7)大脑皮质体感性诱发电位有一系列改变,呈广泛性功能减弱;(8)胃电波幅小,胃张力低,肠道排空快。内分泌系统:“脾虚证”患者内分泌激素被检测的结果,总的变化是:(1)血T3、T4浓度和基础代谢率偏低;(2)24小时尿17-KS,17──OHCS排出量减少;(3)血清胃泌素水平偏低。“脾主运化”的第二方面是“运化水湿”,即与体内水液代谢和代谢产物的转化或排泄有密切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消化道内水液的来源和去路:每天进入消化道的水约8升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体内消化腺的分泌物(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等),计有6升左右。每天随饮食摄入的水约1.5升左右。消化道中水液绝大部分被吸收入体内,而大便排出的只有0.15升。因此可看出,消化道的水液主要来自体内而又重吸收入体内,这对体内水液的运转或代谢的影响是很大的。很显然,如果消化道内水液的生成或吸收发生障碍或紊乱,必然导致体内水液代谢的异常。二、水液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关系:消化道中食物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都必须水参加才能完成。一方面,水有利于食物的混合,碎解和移动,另一方面水又是各种消化酶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的必须环境。各种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等在由小肠上皮吸收时,必须水作为溶剂,一起被吸收到体内。因此,如果食物消化或吸收障碍,大量的水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等由大便排出,出现腹泻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脾病者……,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是有科学道理的。三、组织液的生成和渗透压的维持。组织液是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也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要环境。组织液的生成来源,一部分来自由消化道吸收的水液,一部分来自细胞内营养物质生物氧化中产生的水分。组织液渗透压的正常是保证细胞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正常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无机盐类(晶体渗透压)和蛋白质(胶体渗透压)。无论是无机盐,还是蛋白质,都与“脾主运化”的功能直接相关。如果消化道中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无机盐的吸收异常,不但影响组织液中水分更新而且也引起渗透压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各种水肿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组织液中水分过多。在中医术语上称“水湿内停”。《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脾”与“湿”的关系。由上可看出: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即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生理生化过程。4.2.2“脾主肌肉和四肢”的理论分析《素问?痿论篇》说:“脾主身之肌肉”。《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注解脾说:“……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这些都说明“脾”与肌肉有密切关系。中医所说:“肌肉”应包括躯体的骨骼肌,内脏的平滑肌和皮下脂肪等。“脾主身之肌肉”应理解为中医“脾”与上述组织的组成成分的更新,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脾藏肌肉之气)和肌紧张力的维持等几方面的联系。这几个方面又都直接与“脾主运化”(即胰腺的外、内分泌功能等)作用有关系。首先来分析骨骼肌的问题。骨骼肌含水分约75%,固体物约25%。固体物中蛋白质占8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老年牙齿易过敏 用中医偏方帮你治疗
    夏天上火易便秘 中医推荐几种食疗偏方
    中医治疗脱发 十大偏方帮你缓解
    夏季巧用苹果醋汁 中医帮你赶走头屑烦
    脚出汗 用中医日常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偏头痛 中医力推按摩头部有助缓解
    原癌基因人人有 中医推荐六种防癌秘方
    炎夏常见血热 中医四招妙方帮你凉血
    四款遗精疗法 中医推荐的小偏方
    南瓜瓤红糖 中医力推女人增乳佳品
    女人不孕症 中医推荐饮食偏方
    中医师阐述 治疗胃病有神药
    内分泌失调危害大 中医六招帮你调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