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脾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转帖 |
|
降低消化吸收及屏障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从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上揭示了脾虚证消化系统改变的实质。同位素示踪法和木糖排泄率测定,证实“脾虚证”患者消化管排空运动增快,小肠吸收功能降低。健“脾”方药能改善胃壁与肠系膜微循环,改善小肠吸收功能。“脾虚证”患者胰功肽试验,尿与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均显示胰腺外分泌功能偏低;患者粪便中未消化的淀粉颗粒与脂类物质较多,反映糖与脂肪的吸收及代谢受到了影响。“脾虚证”患者的肝功能试验,一般是正常的;实际上其肝脏和胰腺的贮备能力应激能力是不足的。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较正常人低,空腹血糖也偏低;葡萄糖耐量试验在服葡萄糖后,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则明显延长;血清甘胆酸水平下降;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现象。反映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功能欠佳,尤其是蛋白质合成代谢的不足。高墀岩(1980)报道,从测定衡量甲状腺功能指标的血清蛋白结合碘,探讨脾虚患者的组织代谢,发现各脾虚组蛋白结合碘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显示脾虚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低下。邱保国(1981)报道,广州部队总医院曾测得109例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者中,90%以上为脾虚病人。邱保国等(1982)综述中介绍青海省中医院曾测脾虚患者的蛋白结合碘也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且基础代谢率负值者占70%。由上述可以看出,食物的消化、吸收的诸多环节与中医“脾主运化水谷”的论述是相符的。《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里所说“游溢精气”,可能是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甘油等低分子易吸收物质和被吸收过程。“脾气散精”可能是被消化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布的过程,亦即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各种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后,一部分经右心进入肺,一部糖、脂肪和氨基酸等被分解氧化放能后,形成CO2和水,CO2和部分水上归于肺,被呼出体外。这二方面可能就是“上归于肺”的过程。多余的水和代谢产物经肾泌尿作用“下输膀胱”以尿液形成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因子和酸碱度的恒定状态,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至筋肉皮毛,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以保持机体的健康。气血生化的物质基础是“脾胃”升降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因而,气血生化是运化功能的延伸。《灵枢?决气篇》“谷入气满……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如环无端。”消化吸收营养及代谢障碍,会产生气血生化不足。“卫气”有抵御病邪侵袭,卫护机体健康的作用。《灵枢?本脏篇》“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类经?身形候藏府》,“卫者,藏府之护卫也”。“卫气”产生于由“脾胃”运化而成的水谷精微,无丰富的水谷精微,也就无充足的“卫气”。“卫气”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免疫物质。“脾胃”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也就是营养代谢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免疫系统不归属于“脾胃”系统,而是容易受到“脾胃”运化功能影响的系统。营养不良则能加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情。“脾胃”系统本身亦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胃肠道经常接触抗原性物质,如微生物、食饵性抗原等。在肠粘膜因感染而受损伤的情况下,抗原便可穿过机械屏障,但并不能因此而长驱直入,因为在胃肠壁内存在的淋巴样组织,在抗原刺激下可产生局部免疫反应(肠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以中和抗原物质。此外,即使抗原穿过肠壁进入门脉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在它们到达肝脏或肠系膜淋巴结后,还将受到进一步处理(肠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胃肠道(包括肝脏在内)不仅具有消化、吸收和内分泌功能,而且是全身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脾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偏低,表现为:(1)外周淋巴细胞计数,BHA皮试,总E玫瑰花环形成率及活性E玫瑰花形成细胞比率均偏低;(2)免疫球蛋白IgG、IgM偏低;(3)淋巴细胞电泳率,NK细胞杀伤和结合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经“健脾补肾”治疗后有显著提高;(4)细胞免疫功能的减退,与消化不良,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呈正相关;(5)在实验小鼠身上模拟贫血和低蛋白营养不良症,然后摘取其主要免疫器官,如胸腺和脾脏,观察其形态和组织结构,发现T细胞系统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最显著,而B细胞系统所受的影响相对要轻一些。众所周知,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活动受体内许多因素的调节或影响。特别是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更为明显。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对整个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的活动起着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气机与气机失调 下一个偏方: 殷东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水液代谢失常经验介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