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分泌系统 >> 正文  

中医脾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转帖

份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盐酸主要有如下几个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3)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4)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它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由于盐酸有多种作用,因此盐酸分泌过少或者缺乏,常可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脾阴不足的表;现。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其主要产物是示和胨,产生多肽和氨基酸较少。内因子能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个不透析的复合物,移行至回肠,附着在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上,有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胃有规律的运动,胃运动的机能有三:(1)贮存食物,即胃的受纳作用,这是胃底和胃体的功能,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人每日仅需进食2~3次即可;(2)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直到变为一种称为食糜的半流质的混合物为止,即胃的腐熟作用;(3)以最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逐次地、小量地把食糜排向小肠,亦即胃的通降作用。胃运动与胃肌本身电活动有密切关系。胃纵行肌产生波幅在5~15mv之间,持续时间为1~4S,每分钟3次的去极波,称胃的基本电节律,它起源于胃大弯的上部,在它产生6~9S后,产生胃肌的收缩,形成胃蠕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胃的传出神经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神经中枢高级部位传来的冲动可显著地影响胃壁肌肉的紧张性和蠕动运动,因而大脑皮质的情志等精神活动对“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也是肯定的。“思伤脾”就反映了这种关系。现代医学所讨论的“胃”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所讨论的“胃”,它还反映了中医“脾”的功能。现代研究证明:“脾虚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胃泌酸功能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所降低,这与胃窦粘膜G细胞与胃腺壁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分泌功能的抑制是平行的。胃粘膜D细胞及其分泌的生长抑素减少,对胃平滑肌内胆碱能神经传递抑制作用减弱,产生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的表现。“脾虚证”患者餐后,胃电波幅与高幅时积都明显低于正常人;胃张力降低,胃蠕动波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血浆和胃粘膜组织中CAMP含量下降,均揭示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偏亢。华培显(1986)对脾虚时的组织病理改变进行了观察,取40例(其中脾胃虚寒型20例,脾虚挟实型20例)器质性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作病理切片检查,用PAS-Giemsa,PAS-AB染色,按Camcohob方法测量胃粘膜厚度,腺窝深度和表浅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主细胞、壁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用镀银观察胃泌素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60%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12.5%伴有胃体粘膜萎缩性病变。脾虚证患者的胃体粘膜变薄,腺窝加深,未分化细胞增多。这表明脾虚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加强而向成熟细胞分化障碍。从而为脾虚证消化功能低下提供了病理学基础。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消化,张介宾在注释《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明确指出小肠受盛由胃传入的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分别清浊;清者即水谷精微,由小肠在有“脾气”作用下吸收,并由脾转输至全身各处;浊者即食物残渣,通过胃气的通降作用下传于大肠。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液,故又有“小肠主液”之说。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里,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许多营养物质也在这一部位被吸收入机体。因此,食物通过小肠,消化过程即基本完成,亦即“脾主运化水谷”功能的告一段落。应特别注意的是,胰腺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胰腺在组织结构上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又由产生多种消化酶的腺泡和分泌水份和无机盐的导管系统构成。内分泌部是弥散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称胰岛。正常人胰腺中约含有200万胰岛,约占胰腺重量的1.5%。人的胰岛由四种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分别称为甲细胞,乙细胞,丙细胞和丁细胞。甲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乙细胞分泌胰岛素,丙细胞为贮备成分,丁细胞分泌生长素释放抑制因子和胃泌素。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蛋白酶元,糜蛋白酶元,胰脂肪酶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钠。胰液经腺泡上皮和导管上皮分泌后,经导管系统排入十二指肠,直接参与肠道中食物的化学消化过程。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经胰液以及胆汁和肠液的共同作用,分解成可被小肠上皮吸收的分子结构较简单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小肠上皮细胞将上述营养物质和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吸收后,有的经门静脉进入肝(“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中老年牙齿易过敏 用中医偏方帮你治疗
    夏天上火易便秘 中医推荐几种食疗偏方
    中医治疗脱发 十大偏方帮你缓解
    夏季巧用苹果醋汁 中医帮你赶走头屑烦
    脚出汗 用中医日常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偏头痛 中医力推按摩头部有助缓解
    原癌基因人人有 中医推荐六种防癌秘方
    炎夏常见血热 中医四招妙方帮你凉血
    四款遗精疗法 中医推荐的小偏方
    南瓜瓤红糖 中医力推女人增乳佳品
    女人不孕症 中医推荐饮食偏方
    中医师阐述 治疗胃病有神药
    内分泌失调危害大 中医六招帮你调节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