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中尿酸浓度,使尿酸水平降低,尿的pH值升高,尿酸形成结晶减少,肾结石及尿酸对肾脏的损害减轻,降低痛风肾病的发病率。实践证明,患者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较合适。 五低:低糖、低盐、低嘌呤、低胆固醇、低饮食摄入量。
适当控制糖的摄入量,对糖尿病、伴发病及合并症都是有益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糖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使蛋白质占每日所需热量的25%左右。糖尿病患者还要经常吃一些有抑制糖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魔芋、藻类、芹菜、韭菜、萝卜、卷心菜、豆芽等。
低盐众多资料显示,吃盐的多少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患这些病的人,饭菜要做清淡一些,改变爱吃咸的习惯。
嘌呤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核蛋白经胃酸作用,生成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再经胰酶和小肠中多种酶的水解,生成核苷酸,再进一步分解为核苷,后两者在细胞内大部分被转化、生成腺嘌呤和鸟嘌呤,最后合成尿酸。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绝大部合成尿酸,极少被身体利用。所以食物中嘌呤的多少,是影响血尿酸高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痛风之所以在国内暴发流行,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摄入富含嘌呤的食品过多。如啤酒、肉、蛋等含嘌呤丰富的食品销量数倍、数十倍增加,痛风病例迅速增加就不足为怪了。正常情况下,尿酸在人体内是一种抗氧化物,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一旦体内尿酸浓度超标,就变成有害物质,可能引发痛风及多种器官的损害。因此限制过多摄取富含嘌呤的食品,是防治痛风及合并症的必要措施。
低胆固醇
建议糖尿病合并痛风并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采取以下措施:①减肥,降低因肥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胆固醇合成增高的因素。②不吃富含胆固醇的蛋黄、鱼子、蟹黄、虾籽、动物内脏及部分肉类等食品。③适当多吃一些阻止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降低胆固醇吸收的食品。保持食物中充足的纤维素,有益于体内胆固醇的平衡;多吃含维生素C和烟酰胺丰富的食物,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汁盐,使胆固醇下降。
低饮食摄入量
我国人民自古就懂得“少食者长寿”的道理。唐朝名医孙思邈提出养生四个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腹中食少”就是吃饭要少,不能吃得过饱。民间还有“八分饱,人长寿”之说,这些话都讲述了寿命与饮食的关系。因此主张患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等与饮食相关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者,都应适当控制饮食,吃七八分饱为宜。
有人错误地认为只喝汤不吃肉就没事,其实,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30倍!要预防痛风,人们在家宴上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时千万不要喝肉汤。此外,饮酒也可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因为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的排出。吃肉导致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抑制尿酸的排出,这就是节日里糖尿病患者易患痛风的主要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