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疾病 泌尿疾病病因 泌尿疾病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 |
|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感染,上尿路(肾盂、肾实质)及下尿路(尿道、膀胱)均可累及,其中以肾盂肾炎较多见。小儿泌尿系感染症局限于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定位较难,故临床上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患儿症状及体征可因感染部位(上或下泌尿道)、年龄及病程而异。新生儿、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泌尿系局部症状可不明显。年长儿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明显。本病为儿科较常见疾病,在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中居第三位。新生儿期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婴,1岁后女孩多见。 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内因主要是小儿具有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小儿输尿管长而弯,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易受压扭曲,引起扩张、尿潴留和感染。女婴尿道短,外口露,外阴污染机会多,易致上行感染。婴儿期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短,瓣膜功能不完善,易致尿液返流而上行感染。感染又加重返流,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尿路的各种先天畸形是促进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原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结石)也易合并感染。外因主要为各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感染所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其邪可来自膀胱本身,也可由其他脏腑传变而来。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虚则外邪乘虚而人,或由膀胱湿热上逆,脏腑同病,气化失常,水道不畅,故见排尿频急、滴沥涩痛。邪正相争,而有寒战,高热。湿阻中焦,可伴呕泻纳呆。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急性尿路感染 (1)新生儿临床症状极不典型,轻重悬殊。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厌食或呕泻,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时可见黄疸,半数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或抽搐。 (2)婴幼儿全身症状严重,而尿路症状轻微。突发高热,面色苍灰,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可有腹痛,吐泻,亦可见嗜睡、惊厥。排尿时哭闹,尿布恶臭,顽固性尿布疹或会阴红斑。 (3)年长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近,可有发热。下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有终末血尿或遗尿。上尿路感染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发热、寒战、周身不适,伴腰痛及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可兼有尿路刺激症状。部分病例有血尿,少量蛋白尿。 2.慢性尿路感染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为慢性。小儿期较少。可以无明显症状至有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间歇发热,腰酸乏力,贫血等。 3.无症状菌尿临床无症状,而尿菌定量培养菌落数>/ml。约1/3患儿可有症状性尿路感染史,1/5患儿伴尿返流或局部肾瘢痕。 (二)理化检查表现 1.尿常规取清晨中段尿,离心后镜检,沉渣中白细胞>5个/HP即为脓尿,应考虑本病可能。尿沉渣白细胞聚集成堆,更有诊断价值。如有白细胞管型及中等蛋白尿,提示肾脏受累。 2.尿培养及菌落计数用清晨第一次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如菌落>/ml为真性菌尿,可确认为本病;菌落计数~/ml为可疑,应重复培养;菌落计数</ml多系污染。 3.尿液直接涂片找细菌将一滴混匀的新鲜尿置玻片上烘干,用美蓝或革兰染色后置油镜下观察,每个视野均找到一个以上细菌,示尿内细菌在/ml以上。若数个视野未见细菌,可以认为无菌尿存在。 4.尿化学检查上尿路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和尿乳酸、尿溶菌酶均增高,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TTC试验)测尿中脱氢酶同工酶亦为阳性,诊断率达75%~95%。 5.X线检查若经抗生素治疗4~6周而症状仍不缓解或疑有肾盂积水者,可作静脉肾盂造影,以确定有无先天畸形、结石、结核及肿瘤。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年长儿根据典型症状,结合尿化验检查可作诊断。婴幼儿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重不增、尿频、遗尿等要反复查尿常规及尿细菌学检查。 (二)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初期伴有浮肿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二月四日 泌尿系统感染 下一个偏方: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第一站 病历分析泌尿系统感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