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过多 现代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百拇医药 |
|
亢进与出血量有很强的相关性。
氨甲环酸作用机制与药代动力学特点
氨甲环酸(妥塞敏)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它可通过阻断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点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此外,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凝块中的胶原合成,从而增加凝血块的强度。氨甲环酸的这些作用增加了凝血块的稳定性,减少了出血量。
口服氨甲环酸3小时后可达到最高血浆浓度,循环中的氨甲环酸约3%与纤溶酶原结合,极少与血浆蛋白结合,也极少在体内代谢,40%~70%在给药24小时内从尿中以原形排出,静脉给药24小时后约90%被排出。
氨甲环酸减少经期血量的疗效
对连续3个月以上月经周期失血量超过80ml的女性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从月经第1天始连续治疗5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三组分别给予止血敏500mg/6小时,甲灭酸500mg/8小时,氨甲环酸1g/8小时。结果显示,氨甲环酸减少失血量达54%,由原来的164ml,减少到治疗后的75ml,达到正常水平;甲灭酸减少仅为20%,止血敏减少0%(见图1)。
一项研究对比了甲灭酸与氨甲环酸的疗效,20例患者10例先用甲灭酸,10例用氨甲环酸,第二个周期交换使用。结果显示,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失血量达58%,而甲灭酸仅减少29%。
另一项对比氨甲环酸与炔诺酮的疗效结果显示,氨甲环酸降低失血量达45%,黄体期注射小剂量炔诺酮组月经量反而增加了20%。
全部失血量的90%发生在经期前三天,氨甲环酸等止血药只在这三天量多时服用即可,用5~6天是没有必要的。
氨甲环酸可减少月经量50%~60%;甲灭酸可减少20%~25%。氨甲环酸减少月经量的效果优于二氯芬酸钠、甲灭酸、氟比洛尔、炔诺酮和止血敏。在大多数的比较性研究中,氨甲环酸是唯一可以将过多经血降至正常范围内的口服药物。
调查显示,氨甲环酸与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类似(80%对70%~80%),但不必经历大手术的风险。
月经过多的临床评估
对所有主诉月经过多的患者均应询问病史,进行腹部、盆腔和血常规检查,转诊之前至少进行一次药物治疗。
病史:连续数个周期月经量增多,而没有经间期出血或性交后出血,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
遗传因素包括:初潮时即月经过多可能存在遗传的凝血异常;本人或家族中有拨牙、手术或分娩后大出血的病史;血液病相关检查(尤其是vWD)。在月经过多的患者中有13%为vWD,而月经正常的人中仅有2.6%。
检查:腹部检查和双合诊,如有必要做宫颈涂片;子宫正常或增大8~10周;子宫大小超过10周,盆腔包块或压痛,需要转诊。
不必要的检查包括:1、内分泌检查,如孕酮、雌激素、FSH、LH测定;2、内膜检查,除非有子宫内膜癌的因素存在;3、甲状腺功能检查,除非有甲状腺疾病的症状。
RCOG指南的建议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COG)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指南的主要观点如下:
▲治疗所用的药物必须有效安全;需要告知可能的副作用;应该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或避孕要求个体化进行治疗(RCOG指南,A级证据)。
▲二线治疗药物如:丹那唑和GnRH-a可以减少过多的出血量,但其副作用不利于长期用药。目前推荐剂量的止血敏和黄体期注射小剂量炔诺酮对治疗月经过多无效(RCOG指南,A级证据)。
▲持续给予长效孕激素可以使大多数患者闭经,因此,可以用于治疗月经过多(RCOG指南,C级证据)。
在长效孕激素用药的第一个月可能导致不规律点滴出血,1%~2%的患者出现大出血;恢复生育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的药物有四种:氨甲环酸、甲灭酸、复方口服避孕药及释放孕激素的IUD。按照RCOG指南,只有氨甲环酸及甲灭酸可在月经周期间用于治疗月经过多。两种激素类药物复方口服避孕药及释放孕激素的IUD也得到了指南的推荐,可作为连续治疗的手段。RCOG指南建议治疗方法按患者的条件来选定。
对于不需要避孕或愿意使用非激素治疗的患者
▲出血较多的时期(1-3天)可给予氨甲环酸1g/8小时,或给予甲灭酸500mg/8小时,3个月后复诊(RCOG指南)。
这些药物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但一般不会导致停药,而且氨甲环酸仅需要在经期的前3天给药,可大大减轻胃肠道反应。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偏方: 上环后月经过多 下一个偏方: 上环为什么会月经过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