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路滑,再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不小心摔一跤就会造成骨折。而且,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
宋斌主任指出,骨质疏松正成为吞噬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流行病”,全世界患骨质疏松的总人数超过2亿,造成骨折患者130万~160万。由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髋部或脊柱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您看得懂骨密度值吗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或骨密度低下。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骨密度值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即T值≥-1.0为正常,-2.5至-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对预测该部位的骨折风险价值最大,如髋部骨折危险用髋部骨密度预测最有意义。dxa骨密度测定值受骨组织退变、损伤、软组织异位钙化和成分变化以及体位差异等影响会产生一定偏差,也受仪器的精确度及操作的规范程度影响。
这些危险“侵蚀”骨质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不可控制因素包括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等。
不过还有许多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因此,年龄是重要因素,衰老、绝经是自然规律、生理退化过程,不能阻止。但年龄不是全部,不是每一位老人都必定患骨质疏松症。
避免“第一次”骨折很重要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致残或致死,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的对象是未发生过骨折但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或己有骨量减少(-2.5至-1)者,应防止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对这类人群,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十分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指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骨折,其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
老年人必须学会“防摔”
骨质疏松症及老年骨折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为腕部骨折、脊柱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因为它需要住院治疗并且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多数髋部骨折发生于站立时摔倒。因此,预防跌倒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以骨质量差、骨折愈合时间迟缓及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为其特点。近年来的测试结果显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的有机成分组成、显微结构、骨矿代谢与骨量的异常改变,致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是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第一次骨折后发生第二次、第三次骨折的可能性就大大升高。特别是冬季天冷路滑,老人更要小心防摔。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以骨折的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并重,如此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等;充足钙和维生素摄入,食用含硼量较高食物可预防骨质疏松;香菜、洋葱、大豆、绿茶有助骨骼健康;预防跌倒;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