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专家解析母乳喂养十大问题

  支持专家:

  小巫 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

  1.母乳喂养前要做哪些准备?

  问:我现在已经怀孕37周了,请问在宝宝出生前的这段时间,我该做些什么准备,好让母乳喂养进展得更顺利?

  答:首先是为宝宝准备好乳房,比如可以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乳头内陷等情况,如果有的话,要及时纠正。其次,最好从现在开始学习一些母乳喂养知识,尤其是正确的哺乳姿势。再次,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哺乳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天赋本能,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2.奶下来时乳房非常疼怎么办?

  问:产后第二天,奶好不容易下来了,乳房却胀得像个球一样,很疼!护士说要赶紧让宝宝吸,可是乳房硬成这个样儿,宝宝的力气又很小,吸了几下也无济于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答:要避免和消除开奶之前的乳房肿痛,最好的办法是让宝宝吸吮,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对母亲的帮助越大。乳房过于膨胀,宝宝吸吮困难的时候,不妨先用手挤出少量奶来,然后再让宝宝吸吮。如果宝宝吸吮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用毛巾热敷乳房,同时进行按摩,手法和力度以不伤害乳房皮肤且母亲能忍受为宜。

  3.剖宫产后采取什么样的喂养姿势好?

  问:我是剖宫产,很想能让宝宝早一点儿吃到自己的乳汁。不过产后我的伤口很疼,怎样喂奶才能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答:剖宫产的新妈妈由于伤口的原因,起初很难采取一般产妇的哺乳姿势,即横抱式、侧卧位等。对于剖宫产的新妈妈来说,不妨尝试下面这种姿势——床上坐位哺乳。  

  妈妈背靠床头坐或半坐卧,将背后垫靠舒服。把枕头或棉被叠放在身体一侧,其高度约在乳房下边缘(产妇根据个人情况自行调节)。将宝宝的臀部放在垫高的枕头或棉被上,腿朝向妈妈身后,妈妈用胳膊抱住宝宝,使他的胸部紧贴妈妈的胸部。妈妈用另一只手以“C”字型托住乳房,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4.最初几天宝宝多长时间喂一次?

  问:我的宝宝现在是出生后第六天,她几乎1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夜里也是如此,这正常吗?

  答:计算宝宝多久喂一次母乳,不是从上一次喂完开始算,而是从上一次开始吃奶的时间算起。如果宝宝吃奶需要半个小时,吃完一个半小时又要喂奶,那么就是两个小时喂一次。宝宝的胃口小,母乳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吃奶次数比较多。

  5.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怎么办?

  问:我的宝宝吃奶总是慢悠悠的,而且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吃奶风格,可以试着在他睡着时抚弄他的脚或耳朵,或者频繁换侧哺乳,让他醒过来继续吃。同时也需要学会躺着喂奶,在确定孩子睡着以后再拔出乳头,免除放下他时由于睡眠姿势的改变而打搅他。

  6.乳头裂开了怎么办?

  问:我儿子现在28天,最近两天喂奶我简直痛苦得不行,乳头裂开了,有时还会有一点点血渗出。这种情况乳头能自动愈合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答:如果有疼痛的现象,应该找出原因来。最可能的原因是哺乳姿势和衔乳方式不正确,导致乳头皲裂。需要一些时间调整,一旦调整好姿势,很快就会不痛了。对于目前的皲裂,可以每次喂奶之后,挤出一些乳汁涂抹在乳头上,乳汁中含有愈合伤口的成分。

  7.母乳好像不够要加配方奶吗?

  问:我儿子现在3个月,一直是纯母乳喂养,可这两天他吃奶的频率比原来高了很多。老公和家人都觉得是因为我的奶不够吃了,所以宝宝经常会饿,建议加配方奶。真的需要加配方奶吗?

  答:最大的可能性不是你的乳汁不够了,而是你的宝宝到了猛长期。通常情况下,宝宝在1周、3周、6周、3个月及6个月左右的时候,会面临生长发育的冲刺阶段,他会比平时需要更多、营养更丰富的奶水来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在这种时候,坚持勤喂几天,一旦乳汁分泌量达到宝宝的要求,他的吸吮自然会降低频繁程度。

  8.夜间如何解决哺乳难题?

  问:我的宝宝现在4个月,最近他晚上总是频繁地吃奶,我白天需要上班,每天都被弄得疲惫不堪。

  答:对付婴儿夜间哺乳需求的一个妙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专家支招怎么喝酒不容易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