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雪莉
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又到了一 年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时候。在大暑以后,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体力有所下降,常常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 腹胀闷、体重减轻等征象。俗话说“苦夏是老人一道坎”,炎夏当中,老年朋友们容易出现哪些健康问题,又该如何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北京中医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特需老年病科,让专家来给老年朋友们支支招。
胃肠、心脑多烦忧
据北京中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需老年病科科主任罗斌副主任医师介绍,由于老年人机体适应能力减弱,每至盛夏大暑,稍不注意便会引起多种疾病,最为突出的就是消化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现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当特别注意夏季保健。
问及原因,罗斌说,中医认为“夏天属火,与心相应”、“长夏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老年人易出现心脑血管和脾胃方面的问题。以下几种疾病尤其需要引起老年朋友们的重视。
急性肠胃炎 据罗斌介绍,夏天气候炎热,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之老年人生理退化,肠胃的运动、吸收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更易患上急性肠胃炎。从表现 上看,该病起病快,同时伴有发烧、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非常消耗人的精神与体力,常常让老年朋友们苦不堪言。故此,老年人夏季饮食上应选择一些比较新 鲜清淡的食物,尽可能少吃油腻食物,多喝水,冰箱中的食物不要保存太长时间。
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肠胃方面的疾病多发,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心脑血管为什么也会趁天气热而“捣乱”呢?
原来,夏天天气热,气压低,老年人出汗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倘若补充水分不足,加上高温造成的血管扩张,极有可能造成老年人血压偏低。水分不足,血液浓缩则可能造成冠状动脉、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和憋气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
专家提醒,此时老年人应尽可能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锻炼也要得当,避免大量汗出,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与盐分,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以稀释。多测量血压,遵照医嘱及时调整降压用药。
慢性支气管炎 除去以上两种多发病,罗斌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勤摇扇子、少吹空调,空调使用不当埋藏隐患。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的症状在夏天会相对缓解,但现在用得越来越多的空调对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却是个考验。原来,在密闭的空调室里,细菌容易繁 殖,一不小心就入侵呼吸道,加上进出空调房的冷热差别,可能会引起气管痉挛,引起老慢支复发。所以有老慢支等呼吸疾病的病人应该注意冷暖变化,及时通风透 气,适度锻炼增加抵抗力。
泌尿系感染 罗斌告诉记者,还有一件小事要提醒老年朋友们。夏季气候炎热,大量的水分从汗液排出,此时如果不注意增加饮水,尿量会减少,老年人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往往有尿频、尿急、阴部不适的症状。此时,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并保持阴部干燥卫生。
五要诀度苦夏
说完夏季易出现的健康问题,接下来到专家支招的时候了。
避暑防晒 大暑时节,天气最热,太阳最毒,紫外线最强,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少外出。如果无法避免,一定要外出的话,罗斌建议,尽量 避免中午时段出去,最好选择早晨十点之前和下午四点之后出去,这个时间段是相对安全的。出行的时候一定要备上防晒的物品,比如抹上防晒霜、打上遮阳伞等, 最好选择在海边、森林等清凉之处避暑。日常生活环境要保持相对平稳,空调可以适当地开,但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于低,更不要冷风直吹,以免身 体受寒。
调节饮食 夏季饮食最好以健脾、清热、去湿为主,饮食应保持清淡,多吃陈皮、薏米、山药、莲子肉、荷叶、赤豆、绿豆、黑豆或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适度饮水,及时补充水分,进行适度锻炼。
大暑后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人的心气易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出现出汗、头晕、心悸、乏力、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大暑时节要多喝绿豆汤、温开水、西瓜汁、荷叶水、酸梅汤等,以清热祛暑、利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