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教母”马悦凌倒了,包括她那本曾连续多月占据各大书店畅销书榜首的《不生病的智慧》等24种保健养生类书籍也下架了,但不少读者还在不断地从书店里淘养生书。
应该说,目前市面上的养生类书籍有着很大的市场。此番马悦凌事件,不仅让人们把目光投向“养生教母”的非法行医问题,更多的人则是关心,到底如何能满足大众对养生的需求?
市民声音
判断各家养生理论不盲目追随
家住东城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由浅入深地读过几十本养生书,也看过不少养生节目,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和家人的养生方法。“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些方法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我会综合分析”。
王女士说:“《人体使用手册》教会我用敲胆经的方法调节身体;《无毒一身轻》让我知道要吃完整的食物,做饭要讲究五色搭配,要吃有营养的糙米;《求医不如求己》让我喜欢上了按摩和刮痧……”
王女士认为,买书花不了多少钱,“中医讲究‘治未病’,平时把身体调理好,反倒省下了不少看病钱。”
“张悟本也好,马悦凌也好,对于他们的养生理论,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追随,也别全盘否定,综合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不会发生悲剧了。”王女士说。
市民做法
只要自己看得懂不一定非买畅销书
“请问这本书还有没有新的了?”在北京图书大厦,一位老人拿着本并不流行的百科性质的养生书问店员。
老先生说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平时他不常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一般身体不舒服时就直接去社区医院。
“为什么不买时下的畅销书?”工作人员问。
这位老先生说,“只有这本书我能看懂,有用!我只买自己看得懂的。”
对病找书只关注专家推荐书目
孩子放暑假了,陈先生带着儿子到书店挑选书籍。好动的小男孩儿盘腿坐在地上,学着面前摊开的儿童保健书,做起了眼保健操。
在一旁挑选家庭养生保健图书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找书的目的性很强,对病找书,只在电视上养生专家推荐的书里选,其他的都不关注。“自己能治的就自己治了,省钱!”
不对的不听并不排斥下架书
“刚看到的养生理论就被驳倒了,还好我没信,不然就麻烦了!”在北京图书大厦图书推荐区,李女士一边挑书,一边跟同伴聊着最近被驳斥的养生理论。
据了解,李女士获得养生知识的渠道很广泛,有看电视讲座、和亲友交流、看书等。
“我会自己辨别,有些内容对不对,用常识就能判断,不会盲从。”李女士说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医院了。她认为,那些出书的养生“大师”们,不可能每句话都是对的,但只要有能让自己受用的地方,她就奉他们为大师。
“不对的我不听,所以那些下架的书,不会让我在选书时有什么顾虑,没影响。”李女士说。
专家提醒
自己判断养生理论方法不可取
对于市民自己照着医学、养生书籍来调理身体或者养生,甚至是治病的现象,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刘长利表示,有一定医学基础或背景知识的人,才可以以这些书籍做一定的参考和对照。
刘老师认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最好不要轻易就照着书来养生、下药或者治疗,最可取的方法还是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刘老师说。
健康指南
各大医院都有免费养生讲座
说到养生课堂,本市各医院特别是中医医院都开办有健康讲座,这些信息都可通过网站或医院的宣传栏中获悉。
记者登录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官方网站发现,在首页都设有“健康大课堂”或“科普讲座”等专栏,里面就介绍了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