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湿中有暑,端午风俗多数顺应此时的气候特点
● 艾叶温经通络,对贫血女性有很好的温补效果
● 香茅可以洗澡,还可制成香茅酱、香茅汤搭配粽子吃
端午节,各种与端午有关的传统习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除了众所周知的吃粽子、赛龙舟之外,我国各地甚至其他一些国家其实还有许多与端午有关的习俗,比如插艾叶、挂菖蒲、佩香囊、抹雄黄、洗草药澡、吃香茅粽等。
艾叶、香茅、菖蒲、青蒿、藿香、龙船花、柚子叶、雄黄……仔细一数,你会发现与端午习俗有关的中草药还真不少。其实,这些与端午传统有关的芳香化湿类中草药,不仅可以用来煮水洗澡、制成香囊,用来入菜也是不错的选择。端午时节,在家常菜肴中加入一两味药草,不仅能让菜肴香气四溢,大增食欲,还能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呢。
医学指导/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吕雄
文/记者饶贞 通讯员李朝
端午:暑湿夹杂 人易疲乏
“端午节的许多风俗,其实都是顺应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产生的。” 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吕雄介绍说,端午时节正逢初夏,“潮湿中带着暑热”是此时气候的一大特点,“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毒气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因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容易觉得疲倦、乏力。在古代的岭南地区,这个季节还容易出现瘴气,北方人来到这里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
初夏时节,雷雨天气也是岭南的气候特点之一。“以前卫生条件不好,雷电、暴雨、台风一来,到处都水浸,那些在冬季腐烂的动物尸体被水一泡,很容易引发疫情。”吕雄指出,古人在“端午节”要进行打扫、洗澡、驱虫等许多仪式,因此“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虽然现在卫生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这些流传千年的经验对人的健康仍然很有益处。”
防病养生 妙用端午草药
端午民俗1:插艾叶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我国许多地区,端午节都有悬挂艾叶的习俗。用艾叶煮水洗澡、喝艾叶酒、烧艾叶等也是端午习俗的一部分。
中医解读:温经通络,适合经后女性
艾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吕雄表示,艾叶有温经通络、散寒解表的作用,对产后、经后或因身体虚弱的女性有很好的温补作用。
“艾叶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进行艾灸。”吕雄介绍说,艾灸可起到调补阴阳的作用,达到不温不泄、不寒不燥的目的。
食疗推荐:吃艾饼艾糍、喝艾叶粥
吕雄介绍说,艾叶可以做成很多不同的食品,除了传统的艾饼、艾糍外,还可与元肉、杞子、淮山、茯苓等食材进行配伍,在温补的同时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月经结束后的女性,可以试试艾叶红糖水、艾叶煮鸡蛋;如果体内湿热较重,则可将艾叶搭配一些具清热作用的药材,比如红豆、绿豆、薏米等,一起煲粥、煮饭或调制成饮品。
端午民俗2:洗香茅澡
用香茅、青蒿、龙船花等煮水给小孩洗澡是一些地区的端午传统。在越南,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时,还会配着香茅制成的酱、香茅煮的汤一起吃。
中医解读:醒神通窍、干爽肌肤
吕雄解释说,中医认为,初夏的湿气容易蒙蔽人的清窍,使人昏昏欲睡、没有精神,而香茅等芳香化湿类药物具有醒神通窍的作用,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如果在洗澡时放点香茅,不仅香气四溢,而且洗完后人的皮肤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