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改善它,并不是简单地吃铁强化酱油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类东西没有推广的必要。
“另外,18个月、有限样本的干预研究并不足以说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况且,这样的研究,如果没有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同期设置对照组,所获得的数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我觉得不宜以此为依据大范围进行推广。”刘安平认为,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都不错,动物蛋白摄入量也不少,只要膳食均衡,一般都能摄入足够的铁元素。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2毫克铁(相当于10~20毫克食物铁)便足够了,含铁较高的食物主要有黑木耳、海带、牛肉和蛋黄等。
而对于育龄女性、老人或小孩等怀疑缺铁贫血的人群,是否需要补铁、补多少、补多久,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遵医嘱而行。
争论焦点三:
缺不缺铁都能吃“铁酱油”?
正方:人体可以调控铁吸收
有些人喜欢用酱油烧菜,担心选了铁酱油之后,一家人缺不缺铁都得一同吃,会不会有问题。对此,王晓波解释称:“人体对铁的吸收也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如果体内不缺乏,机体吸收也会少,如果机体缺铁,人体铁吸收会增加,而且酱油中添加的铁是按照我国居民铁推荐摄入量的1/3至2/3添加的,因此即使是不缺铁的人,食用后问题也不大。”
王晓波提醒说,铁的缺乏可分为三期:一期无症状;二期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睡眠不好等亚临床症状,到了第三期才可能查出血红蛋白下降并出现明显的头昏、脸苍白等到贫血症状。而现在,处于一期和二期“隐性缺铁”的人还是不少的,这类人检查时血红蛋白并没有异常,一般也不会主动就医,但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大。从预防的角度来看,吃铁酱油对于这些隐性缺铁人群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与以前食盐强制性补碘不同,酱油补铁实行的是倡导性的强化,消费者本来就有选择要不要的权利,如果觉得自己不缺,完全可以不吃,或是有选择性、交替地吃。特别是鸡、鸭、鱼肉等动物蛋白摄入量大的城里人,可选择不吃,或在有需要时才吃一段时间。比如育龄女性来例假失血多时就可以适当吃。
反方:过犹不及,或有浪费之嫌
虽说铁酱油不是强制性添加和推广,但因家里有人吃,一家人无论缺不缺铁,因经常在烹饪中使用,不得不长期一起吃,还是被迫一刀切。而有媒体报道指出“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高”,更加令人担心铁摄入过量的风险。对此,刘安平认为,不缺铁的人也跟着补铁,会否导致严重疾病,现在仍不好说,因为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科学数据。但根据医学原理,长期或过量食用后,造成体内铁元素长期超标,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何科学评估这种影响,要经过长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才能下结论。
“但过犹不及是肯定的。”刘安平强调说,即使能有效证明铁酱油安全有效,这种“粗线条”的补铁方式不仅不科学,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给广大消费者群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这颇有些类‘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的现象,目的或许是为了商业利益。”刘安平补充道。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