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它不是很好销的“大路货”。她和几个天天一起上街的老友从来没买过。邓姨的观点代表了很多街坊的想法:“贵点还在其次,是否有必要啊?以前一直用碘盐,现在又说不一定有必要。如今又多出加铁的酱油,我想现在天天有鱼有肉,吃得均衡点就行了。即使真缺铁了,还是吃新鲜的食物来补更安全!”
争论焦点一:酱油加铁,食用安全否?
正方:安全性已得到证明
“据我所知,这个项目推出之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已对所添加的铁强化剂就安全性和有效性做过大量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关注铁酱油推广项目的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告诉记者,此类实验都是按国际上的标准,从动物实验到人群试食实验严格分阶段进行的,结果证明,添加了适量铁强化剂的酱油不但食用安全有保障,且能有效地降低缺铁率及由此导致的贫血症。
“目前,这类酱油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能生产,而是由中国疾控中心和调味品协会认可并由国家推出的项目。” 王晓波称,有关部门一开始就指定了一批具资质的厂家,按严格的控制规程进行生产,并定期接受检查,其食用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为何选择酱油来添加,我想一方面是食用的人群大,另一方面从成本到工艺上都比较可行,容易推广。”王晓波称,世界各国都按本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做过一些营养强化食物的推广,欧美国家早就实施了铁强化措施,选择的是一种普遍食用的主食面粉作为铁强化的载体。 2006年加拿大就推出了铁+碘强化盐,但要将两种微量元素有效地加在盐里,其工艺复杂、成本高,在我国不太可行。
反方:或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吸收
“通过在酱油中添加铁强化剂来补铁,我们迄今未看到来自专业性的学术期刊上的科学依据。”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教授刘安平称。而目前争议最大的是强化铁酱油所添中的铁强化剂长期摄入会否超标、有无毒性?
“报道说之前已有专家做过相关研究,但研究样本是否足够大?时间跨度是否足够长?我觉得这些问题一定得清清楚楚地公布出来,不要让人存疑。”刘安平建议。事实上,已有专家指出加入酱油中的铁强化剂会干扰人体对钙、锌、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体内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有报道就指出儿科专家发现吃了铁强化酱油的小孩身高比较矮,怀疑是因铁强化剂干扰了孩子对锌的吸收。
争论焦点二:有无必要推广“铁酱油”?
正方:补铁防贫血,经济有效可行
“对于缺铁的人群,这是一种既经济又省钱、有效的好办法,我认为在现阶段有推广价值。”据王晓波介绍,近50年来,我国共做了四次全国营养调查,最后一次是在2002开展的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而在部分动物蛋白摄入不足的偏远贫穷地区,居民缺铁、贫血的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铁酱油虽然比普通酱油贵一点,但比起动物蛋白类的食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经济,而且其补铁的有效性已被证实。”王晓波指出,有专家在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14000名3岁以上孩子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贫血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每天食用铁强化酱油15毫升,一年半后这些孩子缺铁性贫血的改善率达30%至70%,身高和体重也有很大改善。
反方:防缺铁贫血应从病因入手
“酱油补铁给我的感觉类似全民补碘、补钙,很不可思议。这种补铁的方式值得怀疑!”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血液病专家,刘安平指出,主张通过酱油补铁者提供的数据,只是模糊统计了贫血的患病率,而并未区分贫血的不同类型。
事实上,贫血的病因很多,除缺铁性贫血以外,还有因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以及各种恶性贫血等。临床上,缺铁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是育龄期女性和老年人,前者多因月经量过多、周期过长,失血过多导致体内储备的铁消耗过大所致;后者多因机体特别是消化道功能退化,存在铁吸收障碍,即使主动补也补不进去。
他认为,对于缺铁的人群,关键是要找出原发的病因并消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