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正式启动“铁强化酱油”(下简称“铁酱油”)项目第二期,在自2004年陆续于北京、贵州、河北、广东等9省市启动铁强化酱油一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布货渠道,要让更多的城市和农村能够买到铁强化酱油。
此消息再度引起学者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指出,过去强制在食用盐中加碘推进全民补碘,直到近年发现问题才做出因地制宜的修正,担心铁强化酱油会否成为又一个“加碘盐”。就此,记者采访了营养学专家和血液病学专家,他们对于有没有必要食用铁强化酱油及其长期食用的安全性等焦点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刘安平教授、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正方观点:
与“食盐补碘”的强制性不同,“酱油补铁”实行的是倡导性强化,消费者有选择权利。
酱油是调味品,每天每人的摄入量都不大,即使超量问题也不大。
吃铁强化酱油对“隐性缺铁”者有好处。
反方观点:
通过在酱油中添加铁强化剂来补铁,目前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
未经大范围、足够样本和充分周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不宜大范围推广。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长期的铁摄入超标,对身体存在负面影响。
新闻回放:
“铁酱油”扩大推广引争议
据报道,上周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启动了“铁强化酱油”项目第二期,在自2004年陆续于北京、贵州、河北、广东等9省份启动铁强化酱油一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布货渠道,要让更多的城市和农村能够买到铁强化酱油。
报道称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所披露的信息指出,全国约有40%至60%的6到24月龄缺铁儿童面临大脑发育迟缓的危险;约有12%的严重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成长期间因免疫力降低经常患病;每年有大约1000名年轻妇女因严重贫血在怀孕分娩期间死亡;每年大约有10万名婴儿在围产期因母亲严重贫血面临死亡的威胁,部分地区居民贫血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铁强化酱油并非首次面市,其推广以实现预防和控制中心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但消息一出,仍引起不少专家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对于有没有必要食用铁强化酱油,长期食用是否会造成铁摄入超标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增加致癌风险等问题成了争议的焦点。有专家更指出,过去强制在食用盐中加碘推进全民补碘,直到近年发现问题才做出因地制宜的修正,担心铁强化酱油会否成为又一个“加碘盐”。
市场调查:
市民对“铁酱油”热情不高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内多家超市,了解到“铁酱油”确实早已在售。在天河一家华润万家分店的酱油销售专区,记者向销售人员打听铁酱油时,他们指引记者在众多品牌杂陈的货架上找到了三款铁强化酱油,分别是海天牌的强铁金标生抽王、珠江桥牌的强铁酱油和欣和儿童补铁酱油,可供选择的牌子确实不多。另外,其价格似乎要贵出不少,以海天牌为例,500毫升的强铁金标生抽王6.99元,比同一品牌的500毫升特级金标生抽王贵出1元,而欣和牌的儿童补铁酱油仅160毫升就卖到6.99元,比其他同量的普通儿童酱油贵一倍以上。
“为何牌子这么少,价钱贵那么多?”对记者的问题,销售人员拿起瓶子,指着上面一个合署有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国调味品协会的“铁”字标志,称并非任一家酱油厂都能生产,只有国家指定的铁强化酱油项目定点生产企业才能出品,但他们也坦言这类酱油买的人确实不多。
“这会不会是厂家的宣传噱头啊?”经常出没于菜市的邓姨称,早几年就看到有这种酱油卖了,但也仅限于大超市,一般杂货店都没有,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