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专家支招教你预防各种虫媒传染病

过这些地方。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隐孢子虫

  水灾过后需警惕

  隐孢子虫属于体积微小的球虫类肠道寄生虫。广东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研究所裴福全主任医师指出,该虫在人体内引发的主要表现为腹泻,严重时也可侵犯到颅脑等其他脏器引起相应的病症。随动物、人的粪便排出的卵囊,进入水源、污染食物后会导致新一轮的感染。人体对该虫普遍易感。该虫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机会性肠道病原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血液透析病人以及两岁以下婴幼儿,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患病。

  防范要点:

  防范水源被病人病畜粪便污染,水灾过后,需警惕该类传染病发生的可能。一般消毒剂对隐孢子虫杀灭效果有限,但加热至65℃~70℃即可杀死卵囊,对病人粪便污染的衣物可采用加热、煮沸等办法消毒。免疫低下人群平时最好饮用开水。

  弓形虫

  可引发孕妇流产

  弓形虫属于原虫类寄生虫,可引发孕妇流产。裴福全指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有猫、狗、人、牛等几十种,而终宿主只有猫科动物。“弓形虫在中间宿主身上只能实现无性繁殖,传播力相对较弱,但在猫科动物身上,它既可无性繁殖,也可以有性繁殖,能够在该类动物肠道内很好地寄生并排出大量感染性卵囊,在大大增强传播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寄生虫自身的生存能力。”

  防范要点:

  对弓形虫感染,预防要放在第一位。计划造人的女性不宜养猫。养宠物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先做弓形虫筛查,怀孕期间注意减少接触宠物和土壤,接触猫后应使用肥皂、清水冲洗双手。养猫的家庭最好使用干饲料、罐装食品和烧煮过的食物喂养。

  蚊子

  可传播80多种传染病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雌性吸血,雄性吸食植物汁液。雌蚊可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流行性乙脑)等80多种疾病,称其为“虫虫特攻队”的“队长”,一点都不为过。

  具体来说,俗称“家蚊”、“黑蚊子”的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乙脑;爱白天咬人的伊蚊即“花蚊子”,主要传播乙脑和登革热;静止姿态与众不同、喜好“翘屁股”的按蚊,主要传播疟疾。

  广州每年4月份至11月份都是蚊子孳生高峰期。其中,库蚊两大孳生高峰在四五月份、十月份。从6月份开始,伊蚊进入繁殖高峰期。按蚊繁殖高峰则在夏季。

  防范要点:

  到野外活动,需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涂抹驱蚊水。室内活动可点蚊香、使用蚊帐、纱窗防蚊。雨季前后应注意倾倒房前屋后瓶瓶罐罐中的积水。家庭水养植物最好换成沙养,或者在水中放几尾小鱼,以免孑孓孳生。

  相关链接

  预防登革热

  统一行动收效最好

  目前该病仍处于高发期,灭成蚊、清积水最重要

  本报讯 (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李姝、景钦隆)广州已陆续出现数十例登革热病情,十月仍属高发季节,疾控部门希望市民提高警惕,积极配合“灭成蚊、清积水”。然而,近期调查显示:仅三成住宅楼住户愿意让疾控人员登门入室进行检查和灭蚊。“登革热是亚运会传染病防控重点,希望大家为自身健康着想,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预防措施。”专家呼吁说。

  发病:十月仍是高峰期

  “广州市今年以来已陆续发现了数十例散发的登革热病例,其中既有输入性的,也有本地感染的。输入性病例中有外籍人士、劳务输出回来探亲者、国外经商感染回来者,好在基本都属普通病例,经治疗都很快痊愈。”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介绍,登革热在广州属于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每年6~10月是发病高峰期。“今年目前来看发病还算‘平静’,但随着亚运会临近,而且还处在高发季节内,对于登革热的预防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杨智聪表示。

  调查:仅三成住宅楼能入户灭蚊

  据广州市爱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入户调查是登革热疾病防控的重要一环。每发生一起登革热疫情,疾控部门便在患者居住地以半径100m范围划定疫点,以半径400m范围划定疫区,开展病例搜索、布雷图指数调查(主要查看积水容器及其蚊幼生长情况)、健康宣传、室内灭杀等工作。研究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心理师支招如何应对节后综合症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