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此人的存在。比如逢年过节为亡人在桌上摆副碗筷;言行和环境中若有若无的亡人的影子,乃至性格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受亡人影响……其中最纠结的悼念方式就是自虐,让自己成为一个罪人。他们受苦的所有目的,将过去复制于现在的所有目的,都是试图让自己停滞在过去的时空里,而不用面对现实或将来,用这种方式来挽留逝者或离去者,逃避现实。
■ 对话
记者:卢悦老师,您看到的东西很有趣,也很现实。我能看到的只是柯布的负罪感以及怀念梅尔的情结,却没看到他内心深处的仇恨和杀机。我还以为他最终能向梅尔开枪是因为他能正视自己的罪恶感了呢。
卢悦:我问你,是什么让他抱着罪恶感不放?如果你容易放下,是因为罪恶感不会让你上瘾,而有些人是对罪恶感上瘾的。
记者:这是种自虐。您说《唐山大地震》中方登的妈妈是不是也是抱着罪恶感不放呢?
卢悦:对。她不能放过自己,因为她相信自己是超人,可以救丈夫和孩子。
记者:我能理解有些人记恨别人对自己犯下的罪恶,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对自己的罪恶感念念不忘。
卢悦:其实都是一回事,一个是将对方看成是无所不能的人,一个是将自己看成是无所不能的人。一般人会对自己的犯错有理由和解释,但是那些自虐的人的核心信念是:我是不会犯错误的,或者说是“我是永远对的人。”如果他犯了错,他就不能放过自己,因为放过自己意味着放弃他的核心信念。
记者:让自己永远是受害者,或者说让自己永远是罪人,都是一种自恋吧?
卢悦:对。前者就像小孩子无法相信妈妈也会放屁一样,他们认为妈妈是神仙。自恋人格的最大特征就是无所不能感,要么将无所不能投射给别人,要么是将无所不能感投射给自己。
记者:回到这个电影里,这对夫妻正好是这么一对。妻子觉得丈夫是不会错的无所不能者,丈夫觉得自己是个超人。
卢悦:所以一个是被动攻击,一个是主动罪恶。只有两个人搭上扣,这个罪恶感游戏才能玩下去。自恋者的沟通都是自我循环式
记者:电影中有无数夫妻俩甜蜜亲密的镜头,我理解到的为什么是柯布沉浸在爱中的负罪感而不是您说的仇恨呢?
卢悦:爱和恨都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连接,或者说就是同一种能量。它们都和期待有关系,如果期待满足了,就是爱,没有满足,就会变成恨。爱与恨之间几乎只是一层窗户纸。放下了,就没有爱了,只要没有放下就是爱,同样也可以置换为恨。不要害怕恨,恨的失衡,会让你清醒。
记者:妻子期待的只有他们两人的世界,是不是证明女性的世界更具有排他性?是不是普遍来说,男性比女性更需要社会认同?
卢悦:不是女性才会这样想,而是人如果没有“分化”,就会以一种婴儿式的同心圆的依恋存在。或者说自恋的人是不在乎对方的存在的,他们只想要对方成为自己爱自己的一种工具。这种普遍没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你要看到其实柯布和梅尔这两个人是互为倒影。
记者:就是说他们享受被爱的感觉,在被爱中感觉自己是上帝。而不是真正去爱对方,去在乎对方?
卢悦:对,自恋的人,只爱自己。在自恋人格的人眼里,一切都是他的倒影,对方只是他的工具和容器,盛满他的需要,这就像希腊神话里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憔悴而死的自恋少年一样。自恋者的沟通没有交流,一切都是自我循环式的。或者说,他分不清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世界的边界,分不清现实和幻觉。他想控制别人,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都是自己。就像你看到的梦里的那些防御者,被解释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其实这是一个自恋人格的人眼中的世界,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化身。
从小失去连接感的人易自恋
记者:什么样的人容易有自恋人格倾向?
卢悦:对自恋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和这个世界建立连接。所以,从小就失去了连接感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可能,因为没有人爱他或者她,所以他或者她必须自己爱自己。有自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最后都会憔悴而死,因为他们和这个世界没有连接,他们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他们,但一连串打击让他们更加封闭,而封闭带来更多的能量的耗竭,因为他们所有的能量都用在创造一个完美的幻境了。
记者:柯布和梅尔的世界为什么会崩塌?柯布离开了让自己窒息的妻子,应该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有了自己的新世界,这个世界不同于他和妻子在limbo里的那个阴暗的世界。
卢悦: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吗?他时时刻刻都和她在一起。爱和恨绝非泾渭分明,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梅尔以一个弱者的姿态,以一个牺牲者的姿态,通过自己的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