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最新研究却表明,老人适当超重或许更长寿
●“肥胖威胁论”有过火之嫌,体重不足者与超重者相比,更多死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肺炎
●中医认为,多吃都不胖并非好事,或需调理脏器功能,甚至查查体内有无隐疾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在胖肥人群日益增多、“三高”症状不断“普及”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有些上了年纪稍微有点发福的老人家因此一味节制饮食。但专家临床发现,吃得太素、喜瘦忌胖的老人家其实多数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现象,多发帕金森病及老年痴呆,甚至危害到身体健康。
专家结合近几年来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指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老人适当超重未必就是坏事!比如,澳大利亚科学家就研究发现,在70多岁的人中,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要小;而日本科学家的研究也显示:体重超常不一定会影响到人们的长寿,反而,体重不足者与超重者相比,更多死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肺炎,与早前人们普遍认为超重者更易被心脏病夺命也有出入。由此可见,太胖不健康,过瘦也会影响寿命。为此,专家奉劝老人不必因体重稍有增加而“斤斤计较”,甚至“谈胖色变”,更无需因此刻意“清淡”度日,盲目求瘦未必长寿!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盲目追求“老来瘦”,免疫力急降
73岁的温伯两年前身体还很硬朗,1.7米的个子体重一直都保持在65公斤左右,精神也很不错,一年到头很少病痛。前年体检查出血脂接近正常高值,医生认为不要紧,老人便没往心里去。但今年年初例行体检时,温伯的体重达到69公斤,除了长胖,还测出尿酸、血脂和血压都有点儿偏高。老人家这下可紧张了,他寻思: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可自己不瘦反发胖,看来不是好苗头!因为,他那一向身体偏胖的老伴多年前就已患上高血压,天天需吃药,十分麻烦。
于是,温伯主动向医生要求尽早治疗,医生认为老人家只需适当调整饮食起居习惯,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保持平和心态、起居有常,无需急着吃药。回到家里,对于医生的建议温伯可是百分之二百地执行——一日三餐不吃肉,几乎天天青菜豆腐,连平素最爱吃的鱼类和海鲜也都不碰,口味清淡得令老伴都替他担忧,劝他多少补充点奶类、蛋类和坚果类食品以保证营养。可温伯觉得,自己就是因为营养过剩才发胖加入“三高”行列的,如今得牺牲点口福才能瘦下去,换回身体健康。
温伯坚持“清淡度日”半年多后体重降到60公斤左右,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人家感到体力明显不支,抵抗力明显下降。往年顶多患一两次感冒,可今年他已接连患了四五次感冒,几乎每个月都会得一次,而且比以往容易疲劳,有时还头晕。最近,家里人看他瘦得没精神,担心他身体有病变,再次带他去体检。结果,老人家虽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却被诊断为严重营养不良。
专家解读:
最新研究:
适当超重活得更长
“关于肥胖是否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寿命下降的问题,这些年在国外一直存在着争议。”周岱翰说,今年年初,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对约9000名男女进行观察后,于《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在70多岁的人中,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要小。
据报道,三年前日本科学家发表于《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即使超过80岁,体重超过正常也不会影响长寿。该研究对约1300名不同体重的8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结果还发现体重不足者与标准体重或超重者相比,死亡原因更多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肺炎,这与早前人们普遍认为超重者更易患上并死于心脏病的看法有出入。
“如果说上述研究选取的人群有限,那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也许能补充说明问题。”据周岱翰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北欧长寿之国挪威用了10年时间,对将近200万人开展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体重指数(BMI)在26至28之间的人寿命最长;而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