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遭遇生物咬伤如何急救(Gettyimages供图)
“医生快看看我的腿!”今年8月19日凌晨2时,一名年轻女子神色慌张地冲进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身后还跟着拉着行李箱的丈夫——他 们是从机场赶过来的。原来,女子与丈夫到菲律宾旅游,在浮潜时被一种海洋生物咬伤,当时就鲜血淋漓。医生检查发现,这名女子的腿已是中度感染。
文/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付光蕾、温志勤
●每年8、9、10月份都是出游的黄金季节,在海边游泳时可能遭遇海生物袭击,其中最常见的是水母蜇伤。不管被什么海洋生物咬伤,医生建议都可以借鉴被水母蜇伤的处理方法
开心出游却被毒物咬伤
这名女子到达医院急诊室时,整个右小腿从上到下被纱布缠得严严实实。接诊医护人员询问和检查后得知,女子是一名外企职员,8月19日凌晨刚飞回广州,刚下飞机就直奔医院急诊室。
女子说,之前她和丈夫一起参加公司举行的菲律宾旅游活动。就在抵达的第二天,去海里浮潜时却被咬伤了。女子说当时痛得要命,以为是被石头或珊瑚礁刮破了皮肤,上岸才发现,整个小腿鲜血直流,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女子提到,菲律宾风景优美,有着美丽的海岸线,可是医疗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受伤后她马上到当地医院治疗,当地医生只是用双氧水给她冲洗,开了些口服药,就花了将近500元人民币。
在当地简单处理后,女子也无心再玩,匆匆飞回广州。由于一路上觉得小腿疼痛不已,为防万一,飞机刚抵达广州,女子连家也顾不了回,就直接赶赴医院治病。
海洋“神秘生物”含有毒素
“小心翼翼地解开这名女子小腿上的敷料后,我们大吃一惊,她的整个小腿全是刮痕,周围已经红肿,病人也痛得哇哇叫。”接诊的急诊外科主治医生许朋介绍, 病人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已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提示有中度感染。医生为女子重新清洗了伤口,查了血,并开了三天的消炎药。
那么女子 到底是被什么东西咬伤的呢?女子说当时只看到一个类似海胆满身是刺而且又像章鱼有很多触角的东西,身体大约有30厘米长,游水速度很快。她去询问当地人这 种海洋生物是什么,但当地人也叫不上名字,只解释说应该是海星的一种,触角里含有毒素,可能是深海里的动物,被潜水者带到海边来了。
专家提醒:
被海洋生物咬伤
现场的处理非常重要
每年8、9、10月份都是出游的黄金季节,去海边游玩是很多人在炎炎酷暑里的保留节目。但医生提醒,在热力四射的海滨浴场,你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是水母蜇伤。
如果在海水中游泳时,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片的红色疹子,并伴有剧烈疼痛,就可以断定是被水母蜇伤。被水母蜇到,严重的会有全身性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发烧、头痛等症状,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在赶往医院进行救治之前,现场的处理非常重要,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阻止伤情恶化,而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加速毒素的侵入。
用清水冲洗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在水母的触须上有大量的胞囊,这个胞囊里面有很多的毒素,当它的触须扫过我们皮肤的时候,会有很多胞囊沾到了皮肤上,当胞 囊里的毒素释放出来时就会引起皮肤过敏。这种胞囊有一种生物特性,就是在淡水刺激的情况下会破裂,会释放更多的毒素,所以如果我们用淡水来冲洗的话,会促 使这个毒素释放,会引起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拿酒精棉来擦一下也是不正确的。酒精棉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对水母胞囊中的毒素没有任何抑制效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