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者暗中做手脚,让本来可以基本无痛死亡的电刑变得极度痛苦。(电影《绿里奇迹》截图)
电影《雷德怒潮》海报 。
反社会人格者最容易诱惑被压抑者
典型的反社会人格患者,在许多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到。这两天,我刚看了一部影片《雷德怒潮》,讲一位朝鲜战争的老兵与一条狗雷德相依为命,但雷德被一个不良少年而当着主人的面枪杀。这个不良少年,就符合Cleckley标准中的所有16条。
将反社会人格者刻画得最到位的,是好莱坞名片《绿里奇迹》。在这部影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一所死牢的监狱长保罗,他属下的一名警察佩西和一个连环杀手威廉都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佩西是一名高官的亲戚,他自己主动向高官请缨来到这所死牢,他梦寐以求的就是亲自操作一次执行死刑的电椅。毫无疑问,这也是典型的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而且还是最终极的痛苦——取走别人的性命。当获得这一机会后,他竟然作弊,让本来可以基本无痛死亡的死刑变成了有巨大痛苦。
威廉则是一个流浪汉,他狡诈、勇武、没有自制力且没有恐惧,他在监狱中嗅到别人的痛苦时会欣喜若狂,会陷入一种癫狂状态,而在生活中,他残杀别人时也会陷入这种癫狂状态。
佩西是个懦夫,当以警察的身份对付犯人时,他极其残忍,但一旦别人的力量压过他时,他就会瘫成一团,而当恢复警察身份时,他又可以立即用他的高官亲戚去威胁别人。
威廉则似乎完全没有了恐惧,无论是他折磨别人还是被别人折磨,他都会兴奋到癫狂状态。
假若说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有轻重的话,佩西和胡益华相对要轻一些,而那个不良少年更重一些,威廉则是最极端的反社会。
人格障碍有很多种,例如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也会有这些人格障碍的表现,只是比较轻微而已。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临床心理学专业,而同专业的同学们常会开玩笑地将自己归类为某一种人格障碍。很特别的一点是,大家会抢着将自己归为反社会。
这样做的原因是,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看起来有非凡的魅力,“Cleckley标准”中的第一条即是“表面迷人和良好的智力”,《雷德怒潮》中的不良少年就符合这一条,他在家中和朋友中是最受宠的。
在我看过的片子中,将反社会人格者的魅力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是美国一部空难片(名字已不记得)。在一次航行中,除了几十名正常的乘客外,飞机上多了几个危险的犯人,警方要将他们押送到目的地。其中一名男性罪犯一上飞机即赢得了几乎所有空姐的芳心,他很帅,但比帅更重要的是,他拥有说不出的非凡魅力。但这个帅哥恰恰是最危险的,他在飞机上设计杀死了所有警察、驾驶员和空姐,只有一名空姐幸存,而几十名乘客则被他赶到一个封闭空间。最后这名空姐与这个罪犯斗智斗勇,终于杀死他,并神奇地学会了驾驶飞机,而将飞机成功降落。
反社会人格者为什么会迷人甚至有非凡的魅力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在生活中会被反社会人格者吸引呢?譬如,在汶川时,那两名在我看来明显是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得到了我一名伙伴的青睐。
很核心的原因是,反社会人格者内心没有了限制。套用弗洛伊德的词汇,可以说他们没有了“超我”。所谓“超我”,即我们内心所内化的父母与社会给我们设定的规则,这也是通常所说的道德规条。道德规条太多,一个人就会变得极度压抑,他做什么事都会束手束脚,这样的人可能会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