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专家提醒炎夏养生重在防暑祛湿

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室内通风,闷热天气可以物理降温。有心脏病史的人要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时使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

  此外,夏季易患胃肠道疾病的人应禁食寒凉之品,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多饮绿豆汤能防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强烈、空气湿度大,人体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而出汗过多还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都可能导致中暑。所以,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者应多饮水。此外,服少量仁丹,喝绿豆汤等都可预防中暑。

  另外,夏季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挡暑湿而致“中暑”。因此,一旦出现自汗、头晕、心悸、乏力、恶心等症状,一定要考虑是否“中暑”了,应马上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喝绿豆汤、温开水、西瓜汁、酸梅汤等。

  自制清凉消暑药茶

  夏天每日要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夏季到底喝什么才能消暑防病?专家指出,这关键是要看体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尹志超指出,绿豆汤、酸梅汤、凉茶属寒性,不适宜寒性体质的人饮用。女性经期和孕期也不宜饮用这些凉性代茶饮。

  此外,从中医学观点来看,暑热致病可分湿热型和干热型两种。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专家建议,湿热型应选取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类中药,如菊花、薄荷、金银花等。干热型暑热应选取益气解暑、养阴清热类中药,如麦冬、玄参、西洋参等。

  专家指导

  各类代茶饮功效大搜罗

  虽然都是用来消暑防病的,但各类中草药代茶饮功效还真不同,本期请尹志超为您解读夏季常用的一些代茶饮的功效:

  菊花:中医认为,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菊花还有明显的解热、降血压作用,可治疗感冒头痛及肝火上扰引起的目赤肿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还可治头晕眼花、昏厥中暑等症。对因暑热引发的头痛、目赤、疮疖等,有治疗及预防作用;白菊花、黄菊花和野菊花三个品种,可单味泡服或加入茶叶中泡服。

  薄荷:对因暑热引发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有治疗及预防作用。有干、鲜两种,以鲜为好,可单味泡服或加入茶叶中泡服。

  金银花: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热解毒的圣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银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广泛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肤疮疡、丹毒等症。在酷暑炎夏,金银花可清热、降温、解暑,并对预防夏季小儿痱毒疖肿等病症也有良好作用,可单味泡服或加入茶叶中泡服。

  麦冬:对因暑热引发的口干舌燥、咳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可单味泡服或加入茶叶中泡服。

  玄参:对因暑热引发的口渴、烦躁有治疗及预防作用,对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煎后泡服。

  西洋参:对因暑热引发的口渴、心烦、多汗及四肢无力有治疗及预防作用。可单味泡服或含服,也可加入茶叶中泡服。

  蔷薇花:中医认为,蔷薇花性味甘凉,除了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疟疾等疾病外,还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饮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三七花:性凉味甘,有清热、平肝、降压的功效。用于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的治疗。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生津止渴,提神补气。不建议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因为三七花单味食用效果最好。

  小贴士

  夏季常用药茶方

  一、清心凉肺茶

  组成:鲜竹叶卷心20条、鲜桑叶50克、甘草5克。

  用法:上三味用适量水同煲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心凉肺,除烦止咳,对心烦、咳嗽者适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

  二、解暑利尿茶

  组成:荷叶一片、西瓜皮80克、冬瓜皮80克。

  用法:上三味与水同煮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美国专家设计21道题自测老年痴呆症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专家支招缓解飞机旅行不适
    专家提示隆胸假体需25年一换
    专家称长期过量接触镉可致慢性中毒 影
    专家提示节后需防肛肠疾病
    专家称呼吸慢走路快可延年益寿
    专家支招上班族应对长假综合症
    专家支招如何挑选安全水产品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介绍爆竹炸伤如何处理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医生提醒颈椎病发展慢 严重时威胁生命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