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复兴医药与瑞士龙沙集团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中国市场急需且具有高技术壁垒的仿制药物。
点评:
仿制药是块“大蛋糕”,全世界医药企业都盯着它。借助外企技术实力,迅速实现抢仿,占领市场,比的不只有实力,还有眼光、速度。
全球最畅销的降血脂药物“立普妥”在2011年11月失去专利保护。IMS预测,2015年全球药物市场将达到1.1万亿美元,届时价值高达1600亿美元的品牌药将失去专利保护,全球仿制药行业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由于专利保护到期,跨国药企将面临仿制药的巨大冲击。与有规模的中国药企联合,尽量减少利润损失成为外企重要的在华策略之一。目前欧美医药市场需求持续下滑,而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让中国成为跨国药企的主战场。在跨国医药巨头纷纷加码中国业务之时,国内药企急于敲开西方大门,中外联合局面就此确立。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2011年9月,由华北制药独家研发的“药用辅料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重组人血白蛋白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首次具备了重组人血白蛋白产业化的能力,向产品投入市场迈出重要一步;2011年10月,天士力的一类生物溶栓新药普佑克成功上市;2012年1月,先声药业历经12年研发的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正式进入临床使用,该药于2011年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文,是一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标志着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又取得重要成果。
点评:
倾力打造“重磅”新药,行业回归产品时代。
从上述上市或获批新药的研发路径来看,企业现已成为新药研制、技术创新的主体——依靠国家专项扶持,吸引资本进入新药研发产业链,并依托企业自身优势使研发链与产业链、市场链对接。卫生部科技厅负责人近日表示,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全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还有10多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了临床试验,18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36个品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96个品种处于Ⅰ、Ⅱ期临床研究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创新药物与专利仿制药物将进入繁荣时代。只有拥有优质产品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价值回归。价值创造和模式创新是医药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没有好产品一切均为空谈。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