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7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国医堂",乡镇卫生院建有47个"国医堂",到2013年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卫生院将全部建成"国医堂"。”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介绍说,“国医堂”是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诊疗服务区域,坐诊的中医医师实行全科一站式接诊,该市以创建“国医堂”为切入点,完善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3年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国注重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382所县级中医医院得到改造,一大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湖北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三堂一室”(“国医堂”、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河北石家庄全市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将全部设置“国医堂”。吉林长春6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科,全部建成集针灸推拿理疗室、康复室、中药房为一体的中医集中诊疗区中医馆,4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
安徽、广西及内蒙古、黑龙江开展的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取得成效;云南投入1230万元为4100所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宁夏针对基层4种常见病,制定并推广10个中药饮片处方和10项中医适宜技术,都有力地促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试点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3年来,我国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各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浙江省宁波市对政府办医院的中医门诊和住院分别按每人次8元和每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山东省济宁市、江西省萍乡市等地探索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机制。
许多中医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探索鼓励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激励机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试点逐步展开,中医临床路径总数达到210个。
中医药发展获“大补”
“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甘肃省的中医药项目资金总计2.2亿元,达到历史之最。”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说。
据王国强介绍,2011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投入近6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42.12亿元,支持1814所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58个地市级民族医医院和88个西部地区地市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资金10.14亿元,支持7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新增投资3亿元,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的88个中医专科建设;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
乌兰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对地方来说不仅是钱的事,最主要的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对中医、民族医国家是重视的,在医改中是不可缺少的,不仅要保留,还要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大幅增长。仅以湖南为例,据该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介绍,2011年,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由往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3700万元,省政府还明确今后此项经费每年按10%的比例递增。同时,全省各地在中医药方面的投入达3亿元,比往年增加近1亿元,创历年新高。
邵湘宁说,大量经费的投入,使中医药工作基础更加夯实,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