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肝病大国,而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更是高发疾病。专家表示,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出现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如何缓解丙肝患者肝硬化程度呢?专家明确指出,有效治疗可缓解丙肝患者肝硬化程度。
有效治疗可缓解丙肝患者肝硬化程度
一项发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的患者,对于治疗开始时即处于肝纤维化晚期的患者,治疗期间肝脏硬度可显著降低。但只有获得SVR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然可继续得以改善。可见,有效治疗可缓解丙肝患者肝硬化程度。
研究原理:
肝硬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而且借助瞬时弹性成像,可对丙肝患者的肝硬度值进行测量,因此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化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如果在治疗慢性丙肝的时候,对其肝脏硬度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前瞻性评估,并与治疗期间的病毒动力学和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过程:
实验纳入91例基线时具有显著纤维化(>7.0kPa)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其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采用
Fibroscan确定肝脏硬度的动力学特征,并将其与第4周、12周、24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2周和24周的病毒学应答进行比较。
研究显示:
治疗过程中肝脏硬度明显下降。对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肝纤维化程度可持续改善。
至随访结束时,患者下降中位数较基线时降低了3.4 kPa,而在未达到SVR的患者中为1.8 kPa。类似的动态学可见于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中。
多变量分析显示,SVR是与肝脏硬度长期改善相关的唯一指标(比值比:3.10;95%置信区间:1.20-8.02,P =
0.019)(治疗结束后的最初6个月内评估肝脏硬度可能不具有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
有效治疗可缓解丙肝患者肝硬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