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详解小儿惊厥的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产生主要由于小儿感受时邪,易从热化,热极则生痰生风;食滞痰热亦可化火,火盛生痰,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二经。慢惊风多因脾胃受伤,肝木侮土,脾虚生风;伤寒、久疟久痢等病,热邪久羁,消铄真阴,以致肾阴不足,肝血亏损,阴虚风动;阳气衰败,则出现危重的慢脾风证。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肾、肝三经。

  辨证分型

  急惊风

  1.外感惊风

  (1)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方药]  疏风清热,息风镇惊。银翘散加减。

  (2)感受暑邪: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迷,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方药]  祛暑清热,开窍镇惊。清瘟败毒饮加减。

  (3)感受疫邪

  A。气营两燔: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谵妄,神昏,惊厥,舌深红或绛,苔黄糙,脉数有力。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凉血息风。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减。

  B。湿热疫毒:突然壮热,神志不清,或烦躁谵妄,反复抽搐,惊厥不已,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挟脓血,舌红苦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化湿,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加减。

  2.痰食惊风: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痉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涤痰镇痉。玉枢丹合保和丸加减。

  3.惊恐惊厥: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脉多数乱。

  [治法方药]  镇惊安神。抱龙丸或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

  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时或抽搐,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方药]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加减。

  2.脾肾阳衰

  面色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抚之不温,四肢蹶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方药]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加减。

  3.阴虚风动

  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光无苦,质绛少津,脉细数。

  [治法方药]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或三甲复脉汤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针刺人中、合谷、涌泉,强刺激,并酌情留针。

  (2)急惊风,取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高热取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鸣取丰隆;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均用中强刺激手法。

  (3)上肢抽搐取内关、曲池、合谷;下肢取承山、太冲,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用补法,中强刺激手法。

  2.耳针疗法

  取穴:神门、皮质下、枕、内分泌、肝,针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

  3.三棱针疗法

  取穴:少商、人中。操作:用三棱针点刺上穴,出血少许,一般操作结束后,可使上火下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小儿睡眠时打呼噜是病吗
    生地黄蜂蜜水可缓解小儿便秘
    六款食谱润肺止咳可辅治小儿肺炎
    买地瓜凑善款  地瓜爷爷 家小儿子手术
    如何区分小儿肺炎与感冒
    小儿睡姿不对或致肺炎
    小儿肾病家长用药需注意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 张金哲院士谈医患关
    专家详解关节炎认识误区
    小儿尿路感染也可发热 易被误当感冒
    专家详解秋季如何进补
    美国儿科专家提醒5大不能忽视的小儿症
    小儿厌食症的分三型辨证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